○ 通讯员 田曜华
近年来,三穗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强队伍聚能、强机制蓄势、强产业谋远”,积极营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用才环境氛围,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活力。
畅通渠道引才,筑牢“地基”聚能。按照“为人正、办事公、理财清、思路准、成效好”的标准,采取内选、外聘、回请、下派等方式,持续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好“主力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分领域、分层级举办专业化、大规模的培训班,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建立经费报酬稳定增长机制,激励村党组织书记履职作为。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作的通知》,按照“一好双强”标准在每个村培育3-5名年龄在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村级后备力量,按照“村有档、镇立册、县建库”分级管理原则,全县分级建立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11个、工作台账97本、个人档案441份,动态调整村级后备力量47人。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等到基层支部,实施农村无职党员“123”工作法,采取志愿服务、设岗定责等方式用好“生力军”,把党员动员起来、整合起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高位推动留才,架好“房梁”蓄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由县委领头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县委书记主抓、组织部门负责、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在完善“黔归人才库”的基础上,积极落实“优才卡”政策,制定出台《三穗县激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办法》《三穗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等系列人才文件,攻克人才政策兼容的“难点”,打通人才政策落地的“堵点”,为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乡镇事业单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破解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化人才在录用、流动中遇到的编制使用难题,搭建人才工作保障平台。目前,全县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产业链建设高层次人才35人,建立名人才工作室46个,申报“省级人才基地”1家、省“百人领军人才”1人、省创新创业人才2人,成功推荐“甲秀之光”访问学者1人,推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
发展产业用才,盖好“屋顶”谋远。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产业发展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助推器和晴雨表,必须理清产业振兴的发展思路,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努力开拓“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新局面。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思路,深化“林下种菌、坝区种菜,人工河里养鸭,循环流水养鱼”的“一种一养”产业布局,打破地域限制,组建4个村级联合党委,大力发展以猴头菇、黄花菜、茭白为主的种植业和以三穗鸭、生态渔、生猪为主的养殖业。按照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的“五统一”要求,打造集科研、育苗(种)、种植(养殖)、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深入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发展现代林业经济,逐步实现“小农经济”向“厂房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个,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基地20余个,年亩产值达到10000元以上的产业面积1.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