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上半年 共产党员陶涵春从贵阳到镇远邮局工作,组织邮局进步青年成立“读书会”。
下半年 共产党员谭科森从外地到镇远邮局工作,发动邮局职工进行抗日宣传。
下半年 王定一等把活动重点转入农村。王定一、马质彬在锦屏的抗日宣传为当局所不容,7月马质彬被迫离开锦屏。不久熊铁樵来到锦屏,王定一与其商定转入农村活动。王定一派龙云远到亮司办“平民子弟学校”,以“唤起民众”为办学宗旨。他们自筹经费,自编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进行抗日宣传。一年后该校被当局强行停办。王定一也因受当局的限制被迫于1939年2月离开锦屏,1941年5月被敌人杀害。王定一、熊铁樵等在锦屏、天柱的抗日宣传活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使这两县一度出现抗日热潮。
下半年 进步教师马如昆、吴景芳到黄平四屏女校任校长、教导主任,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马如昆、吴景芳在贵阳曾参加党的地下组织领导的进步活动和抗日救亡活动。他们在女校执教期间,讲授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教唱抗日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读书小组,阅读进步书刊,启发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觉悟;组织学校师生员工进行抗日宣传,做鞋献给前方将士。在四屏女校的影响和带动下,黄平中学、四屏小学的爱国师生与女校一道,组织抗日宣传队到城乡演出,设立茶果义卖站进行抗日募捐,慰问杀敌负伤的抗日爱国军人。1941年前后,吴景芳、马如昆受黄平当局迫害先后离开黄平,奔赴延安。四屏的抗日热潮随之冷落下来。
(选自州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历史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