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5日

像打仗那样拔穷根促振兴

—— 记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第一书记龚祥宽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张美航

有这么一位党员干部,他冒着酷暑翻越10多里大山进行国土普查,他帮群众扛着100多斤的稻子奔跑在抢收的季节,他和一线干部作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他,就是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第一书记龚祥宽。

2019年3月,刚从部队转业不久的他就奔向了脱贫攻坚的战场,到村后就立下了一道“军规”:村支两委人员工作日每天早上8:30必须召开碰头会,明确1天的工作任务,这条制度一坚持就是两年多。两年来,他团结带领干部、乡亲们抓党建、抓产业、抓建设、抓民生,全村138户贫困户全部清零出列,贫困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抓手硬 建强基层党组织

作为州委组织部派驻一线的干部,龚祥宽最重组织建设,到村帮扶之初,他就发现村党组织活动不经常开展,党员示范带动能力弱等各种问题。

“党建是龙头,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么甩,要想搞好工作,就要把组织建设摆在首位来抓。”龚祥宽说。

于是,他决定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协调20余万元资金对闲置的原村小学进行修缮,解决了村支两委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难题。

龚祥宽发挥党员服务队作用,让村里的党员佩戴党徽,家门口挂着“党员示范牌”,明确党员志愿者每月开展一次为民服务活动。

“现在缴纳养老保险、办理高龄补贴啥的,都不用我们老百姓跑了,村里有党员服务队,他们上门来帮我们办理。”石家寨石仲才老人动情地说。

目标明 做大产业促脱贫

尤记得,到任后部领导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一个月,熟悉村里所有情况。”

这既是任务要求,也是必须扛在肩上的责任。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走访,与民众亲密交谈,他对村情、民意了如指掌。

了解村情进而找到破解发展的“瓶颈”的突破口,他聚焦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协调项目资金348万元,在偏寨实施千亩林下养鸡项目,每年养鸡6万羽、增收21万,成为全县林下养殖的精品示范基地;坚持因地制宜,精心抓好蓝靛和辣椒种植,2020年组织农户种植蓝靛及辣椒122.5亩,增收42.5万元。

两年时间,在龚祥宽的带领下,岗党略村村级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守初心 竭诚为民办实事

刚到村任职之初,村民对这个州派的挂职干部并不看好,都认为是来“镀金”锻炼的,对工作不是很支持。

面对群众的疑虑,他甩开膀子干,深入到农户家中访寒问苦和了解群众需求,落实好贫困户“一户一策”,短短一个月内,就遍访全村138户贫困户,打通了扶贫政策精准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施洞江多河广,汛期安全责任重如山,他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预警预报和群众的安置转移工作,在2020年3次洪涝灾害中,他坚持一天24小时吃住在村,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该村未出现伤亡一人的事故发生。

龚祥宽不言苦不言累,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一线,主动承担疫情监测点执勤任务,筑牢全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在遍访贫困户中,看到孤儿、单亲和特困家庭的家中情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争取,得到州委组织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协调资金12万元为困难群体送温暖。

目前,岗党略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格局初步形成。村支书刘忠海说:“我们这个第一书记工作经验丰富,精力旺盛,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是个实干的书记,是一个能打硬仗的书记,和他一起工作很轻松”。

--> 2021-04-15 —— 记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村第一书记龚祥宽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101.html 1 像打仗那样拔穷根促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