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7日

读书月里觅书香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珺 杨玲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又是一个万物勃发的四月,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世界读书日踏着春光正向我们走近。

今年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每年四月,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活动鼓励阅读,因此四月也被称为“读书月”。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立为世界读书日,以此鼓励全球的阅读风气和习惯,引导世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设立以来,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世界中来。

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这一世界性的活动日定在4月23日,灵感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知名作家。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诞生日和逝世纪念日,也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此外,4月23日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作家拉克斯内斯等多位世界文学名家的生日,这么来看,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别具意义。

近日,记者走进凯里市多家书店,一起走进四月,寻味书香。

新华书店: 红色书籍受热捧

在凯里市繁华的大十字北京东路路口,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新华书店一直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曾是一代代知识青年向往的知识集散地。

临街的落地玻璃幕墙内,读者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专注阅读,氤氲书香在微黄的灯光中静静流淌。

宽敞的空间、各具特色的区域、便利的扶梯、柔和的灯光、干净的地面、整齐的书籍、安静的读者……这是近年重装升级后,凯里新华书店给人的第一印象,不论结构还是布局,都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木质书架搭配暖色调灯光,书架摆放错落有致,在这样清新淡雅的环境里,增加了读者看书、购书的欲望。

新华书店的升级改造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除重新装修之外,布局也更加合理。一层社科书籍、课外阅读和教辅书籍、二层文学书籍,同时扩大了阅读空间,设置多处桌椅,方便读者阅读。

全面的升级装修,也标志着如今的新华书店摒弃了传统的经营模式,旨在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购书环境,让读者来这里看书、购书,不只是学知识,还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体验休闲阅读的乐趣。

二楼阅读区舒适的沙发椅上,书店常客杨女士正闲适地翻着手中的外国文学书。“单位离书店很近,每天中午我都来这看看书,这能让人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放松。”

环视二楼的阅读区,在这阅读的以年轻人居多。24岁的李小姐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近来她常常与朋友相约到书店看书学习。“以前的新华书店老气,我们很少来;现在这样的装修设计简洁舒适,桌椅方便阅读,我和朋友都更愿意来这看书。”新的装修带来新的读书氛围,这个繁华地段的老牌书店,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在喧嚣中享受一段闹中取静的阅读时光。

一进大门,记者就发现书店将最好的展位给了红色读物。这不仅仅是因为读者越来越关心时政,更是因为新华书店有着天然的红色基因。四月,他们把最重要的推广留给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书籍的推广上,《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红色读物成为展台主角。工作人员介绍,红色书籍是该店四月的销量担当。“全州上下党员干部都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红色书籍供不应求,这个月我们一直在加班加点的发送。”

西西弗书店:

文青读书成时尚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到商场闲逛的文艺青年,当你无意间路过一个“洋气”的书店,你会为之驻足,并被空气中萦绕的咖啡香气吸引进去。它就是西西弗书店。

莫泊桑曾经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咖啡店与书店间用透明的玻璃隔断分开,意式装饰风格非常的浪漫雅致,咖啡店阅读区多是成年读者,他们要上一杯咖啡,静读一本喜爱的书,消磨一段午后时光。

而书店区,中午时分则是孩子们的天下。他们三五成群,捧着自己喜爱的小说、漫画,或是人文读物,靠在书架上,盘坐地板上,趴在书桌前,利用午休时间,徜徉在书海里。店长谢先生介绍,书店毗邻两所学校,中午附近中小学的孩子来得很多,成年读者则多在下午下班后光顾。

在一众利用午休时间做习题、看名著的学生中,一个捧着漫画笑得乐不可支的中学生显得格外不同。“中午看点搞笑漫画,能让我得到放松,学习起来也更有动力。”的确,阅读能增长知识,同时也还有一大功效就是给人带来快乐。

店内最重要的展柜上,精装版的《简爱》成为主推书籍,不少女性读者驻足翻阅。与书相伴销售的还有,一条素雅的丝带,旨在鼓励女性关爱自己。与该书相同,现在的书籍推广不再停留在文字阅读上,通过挖掘故事与情怀开发伴生文创产品,已成为颇受读者喜爱的推广方式。“我很喜欢买这样有伴生产品的书,用着联名的水杯、日历、或者笔记等产品,能让我带入角色沉浸其中,与书中故事产生更好的共鸣。”

时尚的店面包装,走心的文创推广,咖啡美食书籍的结合,让文青有了休闲去处,可再看店里端着咖啡,摊着书本的人群里,捧着手机不能自拔的却也不在少数。“也许最初只是用手机查一下词汇或接一个电话,但网络弹窗推广下,就点进其他推广文中挪不开眼睛,一看又是一下午。”摊着一本《中国简史》,却在用手机看公共号推广的杨先生无奈地说。

电子图书:

数字阅读风头劲

纸质阅读兴趣衰减,数字阅读欲望攀升,正是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的故事。

4月16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1本。

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中国人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增长率达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

数字阅读习惯的养成,让越来越多用户更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的26.8%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

大众阅读用户中,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偏好差别。《报告》显示,“70前”偏好健身类图书;“70后”偏好军事战争类;“80后”偏好时尚类图书;“90后”更喜欢阅读旅游旅行类的书;“95后”则对漫画绘本情有独钟。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已成为阅读的重要用户,儿童数字阅读付费增长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每晚20-22点是儿童数字阅读的高峰。

从纸质阅读转向电子阅读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受众群体也并不局限在年轻人。即将满五十岁的梁女士从学生时代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年轻时喜欢读文学类书籍,现在则喜爱读哲理性社会学方面的书,在她看来,正是数字阅读给她打开了更广阔的阅读世界。“现在我一年能读50多本书,这全是电子图书带来改变。”最初让她用上用手机看电子书的原因是,“轻巧、便携,能够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里抓紧时间阅读。”而让她爱上电子图书的原因则还有,电子书有着实体书店无法相比的海量书籍可以随心选择,即时搜索,增加了书籍的易得性;同时,不少电子读书平台还有讨论分享笔记的功能,在阅读书籍的同时,她能通过网友留下的相关章节讨论笔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比以前一个人闷头看书有趣多了,像是有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人,分享他们的读书理解,或者对文本知识点的补充,这种讨论中,她打开了阅读视角,接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有思想深度的好书。”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在自律的人手里,电子书带来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更充满互动性的阅读体验;但在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群体乃至青年人手里,电子阅读的阅读浅表化、文本劣质化带来很多问题。网络上充斥着的大量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甚至谣言以及不少粗制滥造的血腥、暴力、色情网文,已成为荼毒部分年轻群体的文字毒药。沉迷于电子读物不仅对青少年的学习和视力有害,而且如果看一些内容不适合的电子读物,也会给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长期沉迷,变得孤僻,与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甚至会不愿与人交流。甚至长期下来,他们容易去幻想读物里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让他们误入歧途。

因此,对于海量信息的电子书市场,有效的网络内容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年轻人在选择电子书籍时,也要提高甄别能力,选择内容优质的电子书籍阅读,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2021-04-17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408.html 1 读书月里觅书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