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8日

剑河县:

小蘑菇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本报讯 (通讯员 欧广剑) 近日,走进剑河县姬松茸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将麦秆建堆发酵、培养料上机床,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基地建堆发酵主要用麦秆、稻草等经济价值低的农作物废料作为原料,经过建堆预湿、两次发酵,就能将培育料、菌包送往菌房种植。对产后的菌包废料我们作为农业生产底肥和养殖蚯蚓原料,不但能防止污染环境,还能两次变废为宝,为企业生产降低了成本。”在种植基地工作的杨胜桃说。

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的可持续作为支撑,经过考察调研,该县把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通过引进、培育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食用菌专业化种植、营销为一体的企业,在地方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我们培育菌包、培育料生产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我们公司负责管理的剑河县姬松茸种植基地生产的菌包、培养料,除了满足本基地6万平方米种植需求,还能满足五岔基地、关口基地、南明基地等3个基地8.9万平方米种植需求。”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潘芳介绍说。

该县充分发挥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帮”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向中、小基地、种植散户提供原料和技术支持,由县内龙头企业培育菌种、生产底料和菌包,不仅降低成本,还保障食用菌产业发展不会在生产第一环节被“卡脖子”。食用菌行业“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在全县13个乡镇都建成食用菌示范种植基地,食用菌产业在该县已遍地开花。

“我们公司最近每天出产的鲜菇差不多有3万余斤,主要是发往成都、长沙、广西等地,这些大额订单,对方都会先打来几十万元的预付款,销路还是有保障的。”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贵介绍道。

在食用菌龙头企业引进过程中,该县对企业的研发实力、经济实力、销售网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以龙头企业联系县外企业订单式销售,在广州、成都、长沙、重庆、云南、广西、郑州、深圳、珠海、贵阳等地搭建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我们9人都是白天在这采摘菌子,晚上回家住。我们妇女力气比较轻,干不了苦力活,在这干不算累,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钱哩,挺满足的。”在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采摘海鲜菇的吴程英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高兴地说。

在坚持推进食用菌行业健康发展与带富群众同向同力,该县以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依托,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通过采用“龙头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基地标准化种植和群众散户田间地头种植相结合,群众除了享受基地的分红和务工收益,还能自己种植由公司统一回收创收,食用菌行业发展与群众致富的利益联结正不断被深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食用菌已经形成了生产、种植、加工、销售都完整的产业链,食用菌已悄然成为了该县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仅2020年,就生产食用菌菌棒1.5亿棒,食用菌总产量达7万余吨,总产值达8亿元,直接带动2万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3.6万元以上,间接拉动4万名以上群众增收致富。

--> 2021-04-18 剑河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359.html 1 小蘑菇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