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12月 中共镇远支部建立。在此之前,田伯萍已打入在镇远集训的“镇遵师管区”新兵补充团任文书。11月田伯萍介绍陈法轼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秦天真密信介绍,又与打入补充团任中尉军需的中共党员谢速航接上关系。省工委批准田伯萍、谢速航、陈法轼组成镇远支部,田伯萍任支部书记。党支部秘密创办了油印小报《海燕》,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道各地“民先”的抗日活动,激发爱国青年的抗日热情,动员各阶层团结抗日。这份小报虽因陈法轼、谢速航先后离开镇远只办3期而停止,但对推动镇远的抗日活动起到不小作用。
冬 陈法轼、谭科森协助流亡到镇远的进步人士熊岳柏在镇远县城开办“新光书店”。书店代办《新华日报》征订业务,出售进步书刊。
是年 国民政府军政部在镇远设立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由郭沫若、阳翰笙等进步人士领导。1940年秋,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工会特别支部派康天顺(康大川)到收容所开展搜集情报和反战宣传工作。至1944年12月收容所迁到重庆止,在中共统战政策感召下和“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西南总盟”负责人鹿地亘等的发动组织下,有150余名日俘组成“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反对侵华战争,主张日中友好。
(选自州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历史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