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9日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天柱县瓮洞镇小学 肖振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在现代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研究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阅读实践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一、 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课前精心设计课件,把与本课阅读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整理,将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更加鲜活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充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确保更好地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二、 尝试探究,学会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有效的预习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能将预习的习惯坚持下来,实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多督促、鼓励和引导,与学生共同坚持,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学习和成长的乐趣。我先把预习纳入首要任务带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段落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段落,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段落。3、要借助字典词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循可依,有的放矢,使预习由扶持向放手过渡转变。

三、 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主探求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段落的理解过程中,通读是理解的基础,读懂文章段落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要操之过急,囫囵吞枣,要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读下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 重视指导,学以致用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学习目的不仅只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会学习”,而且要让学生“会创新学习”。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创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技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1、字词教学在三年级依然要作为重点,老师一定要把握重点,该强调的地方要强调到位。尤其是规范书写笔画;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正确注音等这几个方面,不可掉以轻心。2、从三年级开始,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初读课文后,要鼓励学生试说段落大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多孩子在概括上都是弱项,因此一定要作为训练的重点进行。课堂中,教师要有耐心引导,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连接,是写好段的前提条件。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4、抓好语言训练点。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点。比如:重点的词语和关联词,可以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比喻、拟人、排比这样有特点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文中泡泡里的问题和课后的小练笔都要切实进行。5、初步学会感悟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教会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要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法。这个要结合每一课的特点,比如:结构很清楚的课文,就可以教学生认识结构;每一段中心句很突出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心句的作用;比喻、拟人运用丰富的课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6、充分体现板书设计效益。板书要规范、工整,更是指内容要简而精。板书既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要体现文章的中心,如果有一些明显的写作特点,也要加上去。老师要舍得动脑,备课时备好板书,既让学生记住了课文的主体,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文章要有结构和思路,对写作也多有进益。

五、 加强朗读,用心感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避免单调乏味,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读书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如阅读方式:引读、范读、赛读、评读、品读。阅读速度:速读、慢读、跳读。阅读人数安排: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集体读等。是否出声:默读、朗读、背诵。阅读意图:精读、略读、浏览、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感情朗读。朗读与其他语文学习相结合:抄读,读思、边读边想象画面、诵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读、表演读、读画、听读、读说、读写……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积淀,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火烧云》这篇课文的4、5、6自然段时,由于这三段的构段方法是相同的,我把读思、读说、读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陈寿曾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说过:“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由此可见,通过朗读,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关于读的新的要求,区别于一二年级流利地读,感情朗读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味地拿腔捏调,而是要让学生切实融入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真正的感情,进而从读中加深理解,做到以读代讲。

六、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积累阅读素材

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大多是故事内容,而且没有借鉴、记忆、积累的意识,这无疑是浪费文本资源,浪费时间与精力的一件事。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告诉学生阅读时应关注文本的哪些方面,充分利用文本资源,避免盲目阅读,尽其可能学到更多知识。阅读教学除了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学科学习能力,还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等多方面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认真组织,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来上好课,还要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另外,在对学生不构成学习压力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后写感受或者摘录好词佳句、好段,做好语文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和策略,才能正确地把握阅读方向,真正理解阅读的内容,真正学会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力研究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策略上要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标,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树立终身阅读的思想,让快乐阅读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 2021-04-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321.html 1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