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19日

初探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辛 姣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内涵,没有民族文化,就谈不上民族的自信与发展。在地方文化中,蕴含着宝贵而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有待开发与利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就如何将黄平的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课程资源,达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巧用教材,渗透地方文化。

地方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能靠简单粗暴式的说教,而是要靠教师的思考与创新设计,将地方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水乳交融。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颐和园》教学中,老师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游记。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设计一个拓展训练,让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一写家乡的名胜古迹。如,家乡的4A级景区旧州古镇、飞云崖古建筑等。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习得的方法得到了巩固。

二、主题式阅读,渗透地方文化。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家乡的风俗”,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向学生推荐更多家乡风俗文章,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本地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例如,《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老黄平的春节》一文作为拓展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了这两篇文章以后可以让学生来比较: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哪些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对家乡习俗产生浓厚兴趣。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地方文化。

语文学习不仅强调知识的积累,更强调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丰富的地方文化,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在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除了开展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搜集、整理家乡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美食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成果可以用手抄报、照片集、视频、歌舞等形式展现。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学生亲身体会到家乡民族文化的魅力,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在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我是小小讲解员”。教师可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设计“我是小导游”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章、诗歌等。教给学生写导游词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写介绍家乡的导游词。先在小组内交流评选,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提高。

五、将地方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编写校本教材。

以家乡黄平为例,黄平有着厚重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在2000多年前是与夜郎同时存在的部落酋长国——且兰国。且兰古风民俗浓郁神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课题组老师利用收集的地方文化素材与语文课程资源整合,编写2—6年级的《魅力且兰》系列校本教材,搜集整理了黄平的民间故事、人物故事、红色革命故事读本。学生通过语文课程了解了家乡文化,培养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正在不断地消失,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把当地的优秀文化作为语文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地方传统文化素养与教学指导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让地方传统文化在语文新课改的课堂上绽放出新的光彩!

--> 2021-04-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324.html 1 初探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