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22日

台江县长滩村:

党建引领聚合力 苗族村寨换新颜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石登杰

春光里,走进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碧绿的巴拉河波光粼粼,耕田随河道两岸铺开,蜿蜒而下,柳树点缀其间,景色如画,煞是迷人。

偶有声音传来,那是正在修建的游客接待中心里工具敲打的声音,是村委会广播里召集党员开会的声音,是妈妈制造工坊里妇女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古朴悠然之下,长滩村正积蓄着更为蓬勃的力量。

两块奖牌 从北京来到长滩“相遇”

“大家看一下这块牌子,真的来之不易啊!”4月16日,台江县老屯乡长滩村党支部会议室里气氛热烈,村支书石俊神情诚挚地捧着一块奖牌,提高音量笑道,“你们看这上面写着中共中央还有国务院,这是从北京送来的,可以讲五年来放眼全州,甚至全省,连续获得中央表彰的为数不多,我们长滩就是一个!”话音刚落,党员们哗哗鼓起了掌,持续而响亮。

奖牌上的红色大字鲜艳夺目,就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长滩村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长滩村会议室里有一面荣誉墙,上面摆满了长滩村曾获得的荣誉,从国家级至省级、州级,多达四十余块。村支书石俊踩上凳子,小心翼翼地把奖牌放在了荣誉墙的最高处,在这崭新的奖牌旁,静静地摆放着另一份荣誉——中共中央于2016年7月1日授予长滩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此刻,两块奖牌放在一起,熠熠生辉。它们分别从北京来,跨越了时间,在长滩“相遇”,这中间不止万里路途的辗转传递,更包含五年时光的不懈奋斗。它们见证了长滩村从涣散到先进,象征着长滩村大踏步地发展,更代表着党中央对长滩村的关怀。

“这份荣誉对我们长滩村的党员来说是沉甸甸的,我们知道这其中的分量,这里面包含着各级组织部门对我们帮扶,包含着生命的代价啊!”望着这块奖牌,村支书石俊语气缓了缓,郑重地说,“我们要对得起这份荣誉,要对得起牺牲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同志啊。”

语毕,他的眼神不由望向了窗外,陷入了回忆……

“十户一体” 抱团发展迈步从头越

“在2015年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村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提起以前,村支书石俊稍显不好意思,“那个时候,有些党员都不知道党员是做什么的,对村里的事也不关心,开会的时候抽烟的、乱讲话的、打瞌睡的都有。”

这样的习惯和作风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长滩村由里及表的软弱涣散,在精神层面上,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在外在表现上,村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严重。

改变出现在2015年。这一年,三级组织部门入驻台江进行帮扶,为长滩村发展“找症结开药方”;这一年,长滩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提升长滩村基层治理水平;这一年,党员群众定期参与学习议事,民心凝聚干事创业氛围渐浓;这一年,“十户一体”模式应运而生,从垃圾治理开始整顿作风。

村“两委”按照居住相邻原则,每十户人家作为一个责任主体,并分别推选出1名有威信、有能力的人当“户长”,在户长带动下,承担划分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数月下来,村里卫生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也是这一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到长滩村调研指导工作,对长滩村“十户一体”村寨治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村党组织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要一起想办法帮扶困难群众,立足本村优势发展壮大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来自中央的关怀让全体村民为之一振,干劲更足。长滩村趁热打铁,将“十户一体”逐步拓展到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等工作上来。村里通过户长引导和鼓励农户按照技能相似、发展意愿相同原则,以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经营管理。

拥有20多年党龄的村民吴英文在2015年就加入了“十户一体”中的“民宿责任体”,利用自家的三层楼房做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我们长滩要发展,党员就得带头来带动困难群众。”吴英文一边麻利地整理着民宿房间一边说,“村里有些人没有钱,有些人没有房子,有些人没有劳力,我们就按‘十户一体’把大家的资源和技术凑在一起,出工出力,最后按比例分红。”一年下来,她家的收入就达三四万元。

曾经,长滩村民“事无巨细”的矛盾、纠葛和利益诉求,让基层治理常常十分棘手,而“十户一体”为基层民主与和谐乡村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山水相连、资源富足的长滩村,互助帮扶、抱团发展才是根本出路,“十户一体”满足了群众奔小康的产业需求与组织依靠。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五年探索 走出因地制宜致富路

长滩村辖3个村民小组,242户1091人,全村居民均为苗族。“基础设施薄弱限制发展,无核心产业促农增收”是以往长滩村突破发展瓶颈的短板弱项。

2016年,长滩村成为中组部帮扶的重点村寨,此后三级组织部门多次选派驻村干部驻扎长滩村,为长滩谋发展,为百姓办实事。

长滩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环境优势和本土浓郁的特色苗族文化,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达6项。通过调研分析,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决定因地制宜,以农业为基、文化为媒、旅游为引,大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驻村干部来了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各种资源和超前的发展理念,他们尽心尽力帮扶,特别是中组部派驻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王小权,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用他的付出换来了我们村的发展。”石俊感怀的说道。

五年来,在三级组织部门的大力帮扶下,长滩村以乡村旅游新业态催化传统农业、文化产业等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模式,持续推进业态创新、实现融合发展。

依托荷花种植、稻田综合种养等特色农业产业,长滩村开发了荷花休闲观光、农耕文化表演等配套旅游产业;依托“独木龙舟节”、姊妹节等非遗文化,开展独木龙舟、游学写生等体验项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依托长滩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公司)发展平台和“妈妈制造”扶贫文化工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长滩村“妈妈制造”扶贫文化工坊,村妇女主任张银花正带领着妇女们赶制新一批苗绣订单,妇女们互相交流苗绣技艺,孩子们在一旁乖坐等待,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全村的妇女们有了价值感和安全感。“我们工坊与企业合作,每个月会接到四五次订单,每次需求量都是四五百件,我们绣娘也很积极,希望订单越来越多,我们的口袋也越来越鼓。”张银花笑说。

近年来,长滩村抢抓三级组织部门帮扶的历史性机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村集体经济已累计达到400余万元。如今,乘着乡村改革之风,结合本土产业资源禀赋,精准定位农旅文融合发展路径,长滩村正朝着乡村振兴大步向前。

--> 2021-04-22 台江县长滩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624.html 1 党建引领聚合力 苗族村寨换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