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22日

浅析初中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

——以《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为例

○ 凯里市第十中学 陈厚菊

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之间异同点的对比分析,形成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知,掌握其中的文言知识,并获得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

比较阅读就是通过阅读两篇内容相近的文章,对其在题材内容、体裁形式、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阅读方法,能够通过扩充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其获得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活跃,并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比较文章体裁,分析写作方法

文章的体裁和写作手法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章之间差异的途径之一。在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引导其观念,在熟悉文章体裁的同时对比较阅读的产生初步地认知与了解,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在《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比较阅读中,首先要对两篇文章的体裁进行区别,《桃》以武陵人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世外桃源的故事,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散文;而《大》同样作为一篇散文,并不是对某个故事的讲述,而是以对比论证的方式提供论点的论据,对大同世界这个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可以划分到议论说明文的类型中。通过对比其文体和写作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其区别,获得比较阅读能力的锻炼。

二、比较文章内容,分析思想内涵

文章的内容是对其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在同样的题材下,不同的作者会选择不同的文体和内容进行描写,这一差异也是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信息,获得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指导学生对《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进行比较阅读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分析,探究其思想内涵上区别以及共同点。比如《桃》中以“先世避秦时乱”安之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同时最后还通过“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和“遂无问津者”表现了桃花源的缥缈虚无,只是作者的美好想象,能够给人带来很强的冲击感和落差;而《大》将内容集中在对大同世界的想象与期许,重在突出大同世界的美好。两者在内容和思想内涵上大同小异。

三、比较文章语言,分析情感色彩

文章的语言风格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在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风格进行对比,通过分析深入体会文章中传递出的情感色彩,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在对比阅读《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两篇文章时,教师在分析完文章的体裁和内容之后,可以从语言风格入手,探究其情感色彩。《桃》在记叙故事的同时,会带有一点骈文风格,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而《大》的排比对偶句式则较为突出,且结构划分更加明显,如“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就是十分典型的排偶句,读起来更加抑扬顿挫。两者语言风格上的差异使得其情感色彩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体会与感知,从而使比较阅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锻炼并牢固掌握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与探究,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目的,保障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发展。

--> 2021-04-22 ——以《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57645.html 1 浅析初中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