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敦寨小学 杨清青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结论,学会解答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呢? 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变课堂语言
教师要充满热情,语言更贴近学生的心灵,真诚进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多发言,耐心听完他们的回答,你总能发现孩子们思维的多元性远远超越你的想象。比如在乘法运算律的讲授中,分配律是一个教学难点,仅仅给学生公式只是最初级的教学,我选择将这个公式用“儿子”和“母亲”来作比喻,用“儿子”想一个个和“母亲”拍照的小故事,自然引出公式(a+b)×c=a×c+b×c,课堂效果远比直接给出要好得多。与此同时,教学的每一环节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你真棒!”“宝贝儿,真喜欢你”这一系列的语言让孩子们信任你喜欢你,作为老师更需要用语言去鼓励,而不是怕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不耐烦地打断发言,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变教学方式
概念化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支撑点。而概念学习绝不是老师简单告知,应该是对定义尽量地逐词进行拓展开来,让学生真正理解,体验感知的过程,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更深地钻研教材,弄清教材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目的所在,进而反思自己每节课的教学行为。
比如在讲授《什么是面积》中,教材的定义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简单一句话可以剖析成三个关键点来深入,第一个点“表面”可以直接让学生触摸各种物体的面谈感受;第二个点“大小”可以用两种物体进行比较揭示;第三个点“封闭图形”可以用六边形留一边缺口让学生涂表面,自主发现根本无法完成,引出封闭图形。又比如在《租船》教学中,一定要在列表的同时,让学生注重数据的有序性,渗透统计思想的初步认知。
三、变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要求师生形成一种默契,教师要适应创新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主动抛弃“师道尊严”的束缚。除了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主动关心学生,更要学会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提问,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这样,学生才会从束缚和紧张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焕发出其好奇的天性,主动探索,不断创新。
四、变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德国教育家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这说明,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土壤,一个过于紧张的课堂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此时的第一选择不是思考问题,而是遵守规则。相反,如果能达到叶教授所希望的那样:“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活力”,那一定会点燃师生双方的创造火花。因此,数学教师要吸引其他学科教师善于表情达意的长处,学会用情感的外衣去“包装”数学知识。在评价数学课的教学成效时,既要重视从“教学环节的严密性,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等数学学科固有角度进行评价,也要重视从“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教学气氛的活跃度”等情感角度进行评价。
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打造健康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得注意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这样的课堂才叫真正地活起来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健康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