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这些年,我州求才若渴,2020年对引进的博士高层次人才,给予购房安家费补助50万元。对在州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正高级职称、博士,每月分别补贴1000元、800元。从杭州市引进16名退休老教师到我州担任校长或副校长,共选派967名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专技人才到杭州市跟岗学习、开阔视野……
这些年我州广开才路,2020年共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94名。同时通过公开招考(招聘)方式,录用公务员(含选调生)213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471人。
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我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通过优化聚才机制、创新育才模式、营造爱才氛围、强化留才保障,着力推进人才工作创新突破,为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优化“聚才”机制 探索人才聚集新途径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十三五”期间,我州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紧扣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战略,构建了以《中共黔东南州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为统领,《黔东南州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黔东南州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养工作的制度》等若干政策文件为支撑的人才政策新体系,为今后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转第A3版)
(上接第一版)
大力实施年度引才计划。每年年初会同州人社局根据全州人才需求实际,编制发布《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需要目录》,“十三五”期间,共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072人,其中博士16人。大力开展柔性引才。以“柔性引进”的策略破解“引才难题”,通过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借助“外力”优势补齐我州人才“短板”,2017年以来,杭州市累计选派1132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州挂职帮扶;深入推进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在教育领域,杭州市共选派挂职、支教教师294人,在医疗卫生领域,东部地区先后分批选派477名医疗专家到我州开展帮扶工作;创新实施“银龄计划”,目前从杭州市集中引进教育医疗退休专家人才10名(6名教育名师、4名医疗专家);集中引进特殊人才,2017年以来共引进200余名大数据、卫生、教育、旅游、现代金融、城乡规划等方面人才到我州挂职。
创新“育才”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新成效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我州依托人才项目培养高端人才。依托国家、省、州重大人才项目培养高端人才,目前入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人,5名人才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省级百人领军人才2人,省级千人创新创业人才4人,管理期内省管专家3人,38名人才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计划“千层次创新型人才”,72名人才入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管理期内州管专家86人。以需求为引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持续实施“校企万人计划”“导游千人计划”“非遗传承人千人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我州共培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26939人、导游人才16822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194人、农村实用人才138440人。创新实施“三名工程”培养本土人才。2017年以来,在教育、卫生、旅游三个领域共培育各类“名人才”1170名,建立“名人才”工作室200余个,以师带徒培育各类人才10000余名。
营造“爱才”范围 搭建创新创业新平台
人才举,百业旺。我州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扎实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我州对人才的承载力,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1个,建成凯里学院院士工作站和锦屏院士工作站2个。建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资源,促进人才交流,目前我州通过89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共柔性引进温州医科大学高基民、贵州大学姚新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任鹏飞、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童建新等53名专家服务我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整合省、州、县三级产业专家资源,组建产业专家库,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州累计选派了8147名农业专家精准匹配到村,开展走访调研、联系服务14156人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8032个,落实农业产业项目1040个,协调产业资金24689.89万元。
强化“留才”保障 打造人才服务新优势
州领导每年走访慰问各类高层次人才,2020年以来,全州共走访慰问专家人才895人次,发放慰问金共计52.45万元。我州还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2017年修订完善《黔东南州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对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居留、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优惠待遇。2017年以来,累计审批29名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住房安家费补贴和1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奖励;审批发放各类人才岗位补贴1000余人次;帮助协调24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调动问题。做好关心关爱援鄂医务人员和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建立联络服务台账,开展走访慰问援鄂医务人员家属,为3名援鄂医务人员解决子女入园和高中转学问题,为2名援鄂医务人员协调解决家属工作调动问题,为55名非编制内援鄂医务人员解决正式入编问题。为159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发放州级人才绿卡,推荐8名援鄂医务人员申报省级人才绿卡。抓实州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和走访联络慰问,根据实际情况让优秀人才列席重大决策会议,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2017年以来,慰问州直部门人才200余名,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同时为加强对高层次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组织了井冈山高层次专家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和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班3期,共培训高层次人才156人次。
通过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刚柔并举等措施广聚天下英才。目前,全州人才总量预计54万人,高层次人才队伍中博士147人、硕士2548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64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727人、高技能人才6689人,州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1人。这些人才的汇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