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这里是XX客服,您购买的XX产品需要理赔吗?”“喂!这里是XX公安局,您的账户涉嫌洗钱,即将对您进行逮捕……”你是否接到过相关类型的电话?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犯罪分子是在哪里用什么方式进行诈骗。
当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温床,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非法牟利比比皆是。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相较于普通诈骗行为,其辐射面更广,接收信息的人更多,受害人更多,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法律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更为严厉。
面对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市民应如何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防止调入陷阱?本期《事大民捕》用黔东南州本地发生的案件实例,以案说法,提醒广大市民从中吸取教训,在生活中擦亮眼睛,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林果 杨玲 王珺
记者从州公安局反诈中心了解到,从发案类型来看,黔东南州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类别分别有,网络刷单、网上购物、网络投资、冒充他人、接触诈骗、网络赌博等。其中网络贷款、网络刷单、网上购物占比较大。从发案人群看,自由职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高校学生、宝妈、网络投资理财人员、网络游戏爱好者、离退休老年人等仍是被诈骗的重点人群。被骗群体年龄以20岁至35岁居多,被骗群体性别,男性与女性持平。
与面临的严峻形势相比,宣传防范的任务很重,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构筑宣传防范的工作大格局,压发案,降损失。
反诈“利器”96110
全天守护“钱袋子”
“您好,我是黔东南州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您现在疑似遭受‘杀猪盘’诈骗,千万别转钱,不要上当受骗。”4月19日,黔东南州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大数据预警,辖区一位陈女士正在登陆投资网站,疑似遭受“杀猪盘”诈骗。
接到预警后,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反诈预警专号96110拨打陈女士电话,经过多次拨打民警联系上了陈女士。接通电话后陈女士对民警的身份表示怀疑,民警再三叮嘱她绝对不要再向网站账户充值,并耐心地向她讲解宣传“杀猪盘”诈骗的案例,分析骗子惯用的套路与骗术,这才打消了陈女士的疑虑。
在交流中民警了解到,陈女士在3月底通过某交友软件认识了一名男子,两人越聊越投机,通过这位“暖男”的推荐,已于4月19日在网站投资2000元,显示“赚了400元”,近期准备再充值15万元进行投资。
“这是‘杀猪盘’诈骗!这400元就是为了骗你更多钱的甜头!”经过民警的反复讲解陈女士识破了对方的骗局,当场删除APP,拉黑删除微信好友,结束了这场差点得逞的骗局。
“还好你们拦阻及时,不然我真就被骗了……”陈女士连忙向民警表示感谢。为此,民警也提醒广大市民,“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真警察才会通过“96110”来电!反诈预警专号96110,为市民更好地提供反诈骗预警和反诈骗专业咨询服务,全天候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黔东南州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李云鹏告诉记者,反诈预警专号96110具有三种功能:一是劝阻。当群众接到“96110”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说明其正在遭遇电信诈骗或者属于易受骗高危人群,千万别当作诈骗电话直接挂断,一定要及时接听,并按劝阻操作。二是咨询。市民如遇到可疑情况,不确信是否为电信网络诈骗,请及时拨打“96110”热线咨询进行辨别。三是举报。如果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也可以通过专线向反诈中心进行核实或者举报。
需要注意的是,96110是国家反诈预警劝阻热线,接受群众咨询但不受理报警,遭遇电信诈骗请直接拨打110报警,同步将所有的电子证据截屏留存提交公安机关研判打击犯罪。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州反诈中心联动各县市区公安局深入开展精准劝阻工作,累计电话劝阻潜在受害人7250人,有效防止2900万余元被骗,共止付11547个诈骗账户,冻结诈骗账户225个,冻结资金1527万余元。
任凭骗术千百变
捂紧钱袋应万变
受网络迅猛发展及巨额利益诱惑影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然高发频发,对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诈骗分子不断通过蹭社会热点、诱导投资理财等方式,变换手法方式实施诈骗,务必要保持高警惕,不断提高识骗防骗意识,远离电信诈骗。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一通电话、一条短信、一则微信,稍不注意,就会陷入电信诈骗的陷阱,种种诱惑背后,极有可能就是骗子设下的陷阱。”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广大市民,对于网上发布的信息务必仔细核对,切勿轻易提供个人资金信息资料及网上交易汇款,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学会保存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呢?反诈中心民警用一句非常接地气的话总结了防骗守则:“要钱不给,给钱不要。”任凭骗术千百变,不贪不占应万变!民警表示,在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的当下,每个人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贷款,也要明白其中暗藏的风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勤勉从事,从正当工作中获取报酬和满足感,才是正道。“戒除贪念,把好心理第一道关,防范于未然,才不至于去大海里捞针一样,费力找回自己的钱财。”同时,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反诈骗意识,一定要做到六不,即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凡是网上贷款需要先交钱的就是诈骗!凡是在网上兼职刷单信誉的就是诈骗!凡是公检法电话要求转账的就是诈骗!凡是索要卡号密码验证码的就是诈骗!凡是网上交友推荐投资类的就是诈骗!凡是网恋后各种理由要钱的就是诈骗!凡是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的就是诈骗!凡是信用卡提额度要交钱的就是诈骗!”对于这些常见的诈骗手段,民警提醒每位市民一定要牢记心中,不轻信陌生来电,不向陌生来电透露个人信息、银行验证码和转账汇款,防止上当受骗。凡是来电显示“96110”之前加有前缀的均为诈骗号码,超出反诈预警劝阻和防骗咨询内容的,均为诈骗电话。
案例一:网络购物质量退款类诈骗
2020年3月16日,黄平县新州镇潘某某被以其在淘宝上购买的硅胶奶瓶有质量问题要对其理赔,又以其信用度不够按照对方提示操作被骗7万余元。
案例二:网络刷单(兼职)诈骗
2020年4月19日,凯里市居民吴某某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亲,有空来帮小店写评语吗?一次25-40元,一天480元。随后其添加对方之后被对方以刷单做任务有返利为由,分多次共计诈骗人民币25099.1元。
案例三:贷款诈骗
2020年4月10日,黄平县新州镇石某某接到一陌生电话,询问其是否要贷款,添加微信后发送“九合金融”APP给石某某。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对方以开通会员、银行卡错误、保证金等理由骗取其90392.33元。
案例四:杀猪盘(投资赌博)类诈骗
2020年 4月19日,天柱县凤城镇杨某某在网上认识一个微信好友,双方在微信上以夫妻名义进行聊天,对方引诱其进入到“澳门新葡京”APP平台进行购买彩球投资。之后杨某某登入“澳门新葡京”APP平台申请账号开始投资购买彩球,4月23日,“澳门新葡京”APP平台提示申请提现失败,共被诈骗金额83550元。
案例五:冒充公检法诈骗
2020年4月19日,剑河县革东镇杨某某接到一陌生电话自称是凯里市公安局的民警,接到北京市公安局协查,称杨某某涉嫌利用卖口罩洗黑钱进行网络诈骗,对方称通过资产清查的方式才能证明没有参与洗黑钱。后通过QQ向杨某某发一链接,点进链接显示“最高人民检察院”网页,网页上有显示关于杨某某的个人信息及“通缉令”,对方还称如不及时配合调查清楚,通缉令就会发下来。后杨某某先后通过银行卡转账,共计被骗101198元整。
案例六:出借买卖手机卡银行卡或支付账户诈骗
近日,榕江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抓获30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用的各类银行卡80张,手机35台,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经查,2020年以来,潘某等30人为谋取非法利益,提供或出售自己的手机卡、银行卡或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给他人,在网络异地作案,帮助上线“转账”、“套现”,转移资金近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