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曙光
如今,在我们许多年轻基层干部队伍当中,熟知农耕手艺的人确实不多,而且一些年轻基层干部下村开展工作过程中,总感觉和农民兄弟隔着一段距离,缺少一种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的亲切感。另外一些年轻干部下村,不仅静不下心来,而且还不太吃得起苦头,比如烈日当空的酷暑天气里,一些年轻干部在太阳底下晒个十来分钟就会觉得吃不消,如何能够和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打成一片,更谈不上下地插秧干农活了。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经常能够看到那么一些头戴草帽,骑着自行车下来的年轻干部们,他们的模样看上去和农民兄弟没有多大差别,他们一下村就是待上好几天,这些年轻干部农耕手艺娴熟,经常和农民一起深入到田间地头干农活,卷起裤腿和农民一起种地插秧,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们整天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看似亲如一家。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中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笔者认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要振兴,人才是支撑;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年轻“三农”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对此,年轻人责无旁贷。再说,越是物质生活条件好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千万不能够丢,更何况乡村振兴就是需要有更多不怕吃苦懂得熟知农耕手艺的青年干部经常下乡来,多和广大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多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等,让农民兄弟感觉上级干部没有架子,所以才乐意向你靠拢,才会把心里话掏出来,才能一起共谋乡村发展大业,使自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