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让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疫苗,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保护儿童免于疾病侵袭,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以来,适龄儿童接种率不断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为广泛开展预防接种的社会宣传,1986年我国将每年的4月25日确定为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距今已连续开展35年,今年的宣传主题:“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守护一生”。
一、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的成效
预防接种工作是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也是各国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我国实现无脊灰状态;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脑、流脑、麻疹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避免了200万因疫苗可预防疾病导致的死亡和60万乙肝相关死亡(肝硬化和肝癌)。
二、什么是疫苗?
是指为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免疫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三、新冠疫苗相关知识介绍
1、为什么要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
大众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而且感染后绝大多数会发病、有的还会发展为危重症或死亡。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能有效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
通过大规模的有序接种,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病毒的流行,有利于总体疫情防控工作。
2、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政策?
目前接种政策分“三步走”:
第一步,做好重点人群的接种。这类人群主要包括因工作岗位性质感染新冠病毒风险较高人群;
第二步,开展高危人群的接种。这类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
第三步,安排其他人群的接种。除了上面两类人群外,其他有接种意愿的人员都可以在这一步安排接种,最终目标是,所有群众的身体健康都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收费吗?到哪里去接种?
按照目前国家政策,新冠病毒疫苗实施免费接种,居民个人不承担费用,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18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人群将逐步开放)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到当地政府公布的接种点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接种点主要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
4、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和流程;备好有效身份证件。
接种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出示个人证件;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有持续不适要尽快就医,并报告接种单位。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与其他任何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酸胀、红肿、疼痛、瘙痒等。
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
6、新冠病毒疫苗要打几针?间隔多久?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接种剂次和间隔如下: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接种1剂。
(3)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7、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1)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 妊娠期妇女。
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 黔东南州疾控中心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