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曙光
近日,央视曝光陕西洛南县部分村庄涉及脱贫造假,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洛南县上河、三星二村名义上已退出贫困村行列,但实际连最基本的饮水安全问题都未解决。(据4月26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许多贫困户在上级部门和村“两委”干部的积极帮扶下逐渐摆脱了贫困,摘掉了帽子。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的地方上级部门和乡镇干部在扶贫帮困过程中只注重形式,不讲求实效,没有真正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工作做细做实,有的基层官员和村干部为了迎检搞突击、玩数字游戏、做面子工程,这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害苦了当地老百姓,也失去了民心。
然而,陕西洛南县部分村庄涉及脱贫造假并不是个案。2018年12月,为了迎接上级脱贫检查评估,某位村主任让贫困户搬进8天建成的速成新房,这种蒙骗上级的行为简直是拿老百姓的生命当儿戏。试问村主任,这样的搬迁房,你敢住吗?
据报道,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根据查处的扶贫领域问题,公布了几类“作秀式”扶贫的案例:贫困县举债搞政绩工程;扶贫项目“被完工”,成了烂摊子;为了效果“租牛迎检”;追求高大上搞形象工程。这说明“四风”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反“四风”永远在路上。
古语云:“兼听则明。”笔者以为,“假”脱贫需要“真”问责。要避免类似脱贫造假和让贫困户搬进8天建成的速成新房这样的虚假政绩工程蒙住双眼,作为上级领导干部下去检查考核时不仅要听汇报、看材料,还要深入基层,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最好多一些不打招呼的检查。一旦发现基层领导干部热衷于做面子工程,搞脱贫造假,虚假扶贫的,一定要毫不留情地进行真问责。当然,检查不宜过多、过滥,一定要实事求是,确实起到监督督促作用。
全面脱贫只是起点,没有终点,脱贫攻坚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来不得一点虚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扶贫帮困过程中要尽心尽力,多为贫困群众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只有唯真唯实,才能扶出实效,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