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民族中学 杨再英
苗族踩鼓舞是一种民间的体育文化,有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不仅能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还蕴含着美学、社会学等独特人文科学,其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演变,不仅体现了苗族历史文化,更将其中的精髓融入舞蹈中,促进其发展和弘扬,具备着十分深远的价值。本文分别从社会学价值、文化形态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方面阐述苗族踩鼓舞的体育文化价值。
苗族踩鼓舞是苗族中非常流行的传统体育乐舞,主要流传在苗族聚居地的范围内。这是当地苗族用于姊妹节、春节和各类集体活动的传统体育活动,表现形式是由女性结合木鼓敲击的舞蹈,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展现了苗族的生活气息。苗族踩鼓舞动作和鼓点是紧密结合的,变现形式十分多样。
社会学价值
苗族踩鼓舞是苗族传统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属于自娱舞蹈的类型,一般都会在大型集体活动、年节等进行,由女子进行歌唱并走向场内,一边进行歌唱一边击鼓,寓意召唤姊妹一起舞蹈,随后盛装的苗族姑娘就会聚集在鼓架周围,并进行共同舞蹈,有着动作欢快、自由的特点,结合鼓点表达的文化寓意,来进行“踩”“跳”“转”等体育动作。在进行体育动作时,围观的男性也可以在应邀的条件下参与踩鼓,但要注重衣着服饰的相同,体育动作也要和女性动作一致。踩鼓舞的体育活动彰显的就是女性的主体地位,要尽量弱化男性的生理性别,以女性的典雅来体现踩鼓舞的美感。
在社会学的角度而言,社会性别一直是女性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内容,在生理上的差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性别区分更加具备可塑性,在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中构建出来的事物,也较为容易重塑,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共享的东西,都是要建立在社会性别的基础上进行区别的,在社会秩序下,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有着显著的区别。但在苗族的踩鼓舞中,对于男性性别和女性性别的区分较为模糊,踩鼓舞是以女性动作为主的,即便是男性共同参加,也要和女性动作表现一致,这就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性别界限,注重宣扬性别的无区别离理念。因此,踩鼓舞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主要追求的就是文化愉悦,展现了性别平等和追求精神地位无等级化的社会生活。
文化形态价值
苗族踩鼓舞的形式较为传统,既要穿着民族服装,也要结合鼓点节奏和引导下动作来展示文化内涵,鲜明地体现出了苗族的民族特点,将苗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充分彰显出来。文明是整体,各个局部都是相互依存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会协调成一个社会整体,在这样的基础下,经济、政治、文化都会均衡发展,苗族踩鼓舞动感的体育文化形态而言,不仅展现了这些内容,还反映了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苗族踩鼓舞的核心之一就是鼓,在这一体育活动中,每一个体育动作、每一种文化意象和表演主题,都是要围绕着鼓进行开展的。在苗族社会组织中,有父子联名构成的父系学院家族就是一个以鼓为核心的家族圈,由多个家族圈组成“鼓社”。传说在遥远的年代,苗族迁徙时,每一个父系家族都会配备一个木鼓,通过敲击木鼓联系人员,鼓就成了维护苗族社会整体完整性的媒介。通过“鼓”来实现整合家族的作用,利于传统体育活动来表述这一和谐的平衡关系。
艺术审美价值
对于艺术审美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苗族踩鼓舞就是结合身体的体育动感来表述艺术审美,有着苗族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苗族踩鼓舞蕴含的审美情趣是由体育动作、鼓点相结合组成的,例如《四方舞》和《六方舞》,每一个体育动作都要求整齐划一,展现的就是团队的凝聚力。《螃蟹舞》模仿的是螃蟹爬行的动作,表述的是农耕生产中精细耕作获得丰收的过程。《细方舞》鼓点缓慢,舞步也较为沉重,细方指的就是对祖先、故地的思念,以体育舞蹈动作来表达对过往时代的追思之情。
苗族踩鼓舞展现的都是具备文化象征的艺术审美,此外,还具备着外在的审美价值,如贯彻在踩鼓舞中的苗语歌曲,让人们不仅从视觉上感悟艺术审美,还从听觉上感知艺术审美,营造出立体的文化生态景象。为了展示苗族踩鼓舞的美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都会刻意地着重打扮,并佩戴各样的银饰装扮,以美丽的装扮来展示苗族的形象美,以富含文化内涵的舞步来显示外在的形体美。审美是人类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无论是苗族的踩鼓舞还是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都是以体育来践行真实社会,艺术审美都是源于生活并立足于现实的,并以焕发回忆的方式来彰显艺术审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苗族的踩鼓舞不仅是苗族传统文化的彰显,更凸显了更多人类文化进化的原则,是从单线进化到多线进化的发展过程,体育文化价值都是由历史文化沉淀演化而来的,踩鼓舞体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艺术审美,更彰显了性别平等的价值,对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