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4月27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 凯里市第十四小学 潘小红

小学阶段是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认知和自律观念的重要阶段,而开设道德和法治课程,并在其中渗透安全教育意识,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法治思想,遵纪守法,崇德向善,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任教师要切实担当起安全教育的使命,挖掘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知能力。

一、贴近校园生活,依据教材开展安全教育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不健全的年龄,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辨识力不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突发事件和不安全因素的基本能力,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在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团结友爱、爱护弱小群体的引导。可以通过案例释法等形式,教育学生懂法、知法、守法。还要告诉学生,当自己遇到人身攻击的时候,要知道保护自己,主动向教师报告情况,绝不能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

小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授课时,如果教师采用教条式的讲授方法,学生很难吸收知识养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才能使安全教育入心。

例如,我在进行“家庭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教学时,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家庭火灾的视频资料,然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火灾不仅会烧掉家庭很多的宝贵东西,造成不可挽回的财产损失,甚至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指出家庭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告诫学生提醒家人注意,如煤气泄漏、电器忘关等导致火灾的一系列隐患。于是我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自己真正遇到火灾怎么办?”待学生互动讨论后,我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防安全知识讲解,并对如何使用灭火器进行操作示范,使学生提高了家庭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了火灾逃生的基本要领。

三、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强对安全问题的认知

小学生对于安全意识没有概念,加之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实际,我在开展“平安出行”教育时,事先制作了简易的“红绿灯”教学道具,先让学生回答“红绿灯”在不同情况下所代表的不同指示,如果在马路上应该如何行走,如果没有按照交通法规行走,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等问题。然后我扮演“交警”的角色,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路上行人。当“交警”按照相应的规则发出口令时,行人必须按照交通信号灯以及交警的指示正确通过人行道。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安全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设置创新课堂,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其他学科比起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主题,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

例如,现代的小学生接触了许多的网络信息,他们往往对一些图片和视频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文字。由于小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不强,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因此,我列举了媒体披露的未成年人网上交友被伤害的案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向学生讲解网络上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教育小学生不能进入网吧玩游戏,也不要沉溺于用手机玩游戏;在网上不要随便添加好友,拒绝和陌生人搭讪等等,使小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懂得保护自己。这些安全知识既是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又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对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都比较高,对他们的教育作用非常大,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则,从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 2021-04-27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035.html 1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