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板溪九年制学校 吴 莎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之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就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粗浅地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改善教学方案,要用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用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感染学生,用丰富的音乐知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二、创设情感教学环境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关注的是在教育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个性的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创新性的要求。这是一个新的拓展,它要求教师在音乐情感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表达与情感交流。比如在教授《红旗飘飘》这首歌曲时,学生们一看到这首歌曲的歌名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是一首爱国歌曲。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爱国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教师在教授这首歌曲之前,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一些简短的爱国小视频,先唤醒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然后再给学生们播放这首歌曲,并请学生们分享一下听完这首歌曲后的想法和感受。因为有了前面爱国视频的铺垫,学生们听完这首歌曲之后必然会产生很多想法和情绪。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于学习这首歌曲便有了情感的基础,再深入教授这首歌曲时,学生们的参与度就会变得非常的高。
三、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以外,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用语言美感染学生。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教学的语言美不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去衡量设计每一节课,进行综合性的训练,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趣味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为以后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