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01日

18岁体悟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 唐颖中

那年,18岁的我,投身“上山下乡”的洪流成了插队知青。

插队在生产队,住在简陋的队屋里,床板是木棍加玉米秆,屋檐下,一边放着锄头铁锹等农具,一边搁着一只黄泥缸灶,锅灶旁摆着锅铲碗筷。从此,这小村多了一缕炊烟。

第一次出工,是磕牛粪,稻床上铺满牛粪疙瘩,队长说,你拿锄头把这疙瘩磕碎晒干,然后再挑到田里去。出工一天6分工,我不懂6分工的概念,队长说,年底看年成好坏才知道工分值呢。就这样,我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锻炼……

我在田里劳作,未曾负重的身躯承负着农活的艰辛,耕地、播种、除草、浇水、施肥、打药……样样农活我都干,除此,我还在窑厂挑泥打砖坯、江边芦苇洲打苇柴、江滩上支个小棚看腊菜……肩磨破了,手起茧了、皮肤黑黝了,尽管生活艰苦、农活繁重,我坚信这就是再教育,这就是摒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红心”就得这么炼。乡亲们对知青怀有怜惜之情,待我这“城里伢”如亲人,接纳着我、宽容着我,我时常备受着乡亲朴实厚道的关照,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农事、教会了我许多农活,大伯大妈还时常送些菜给我吃。

春去秋来,我站在田埂上,望着田畴五颜六色:白的棉花,黄的谷子,绿的玉米,红的高粱,想到这庄稼也凝聚着我的滴滴汗水,心里充满着感动和慰藉,感慨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

生产队那宽敞的稻床,时常犹似颁奖台,乡亲们聚拢在稻床上,会计喊到哪户名字,哪户就上前“领奖”,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奖”:麦子、稻子、香油、黄豆、玉米、棉花…….18岁的我也挤在乡亲们中间,分享着劳动后的喜悦,享用着土地的馈赠。自从这年起,我的人生用劳动的双手开始了自食其力。

而今,咀嚼灵魂深处这一段不能释怀的生命历程,知青岁月,对我来说,深切体悟劳动的艰辛与喜悦,收获着影响我后来人生的精神财富。

--> 2021-05-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508.html 1 18岁体悟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