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01日

激发小学生写作动力和兴趣探究

○ 麻江县坝芒中心学校 吴 燕

作文是什么?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有别于口头表达,它借助文字作为载体呈现出来。《新课程标准》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寻找动力和培养兴趣,其目标不在于让学生写字数很长或文辞华丽的文章。首先是对写话有兴趣,其次是乐于书面表达,最后是我要写,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种习作教学培养呈阶梯状递增,环环相扣,重在挖掘写作的动力和培养写作的兴趣。

然而,现在学生写作文的现状是老师要我写,学生没东西可写,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我要写”的念头。老师都重在讲作文技法,枯燥无味,学生的童真童趣的天性老师没有捕捉到,或者是抓到了,没有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把学生最初想表达的动力给限制或者说是遏制了,学生的动力还没有激发出来就没有了,写作文的兴趣更无法激发出来。

同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写作文感受。教师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和挖掘,没有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过多去注重强调审题、立意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是空话套话,挖空心思编造出来的假话。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课本内容是获得阅读知识的主要方式,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量少,就怕写作文,大部分写出的作文平白直叙,简单“粗暴”地完成作文作业。

鉴于此,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观察重体验,从身边的小事感知起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由于孩子缺少对生活观察和体验,更缺少留意和积累,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课中,在每堂课的课前三到五分钟,让学生分享近两天内生活中吸引他的事情,可以是口头叙述、情境再现,或是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让每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表达出来,让学生之间也相互学习。其实这也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到习作目标的制定,老师在期间进行引导。让学生把表达的故事写成日记,让学生没有束缚地记录自己的体验及想法,不要求字数,只要学乐于表达。

2、 注阅读,重激发“悦读”带来的写作欲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语文课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才能对作文产生兴趣。每天运用课余闲散的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自主课外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以课本单元主题进行分类阅读,时间以星期为单位,其间增加绘本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向让学生除了在课文内容的学习学得知识,增加这类知识的补充。可见,阅读给学生带来的愉悦感,“悦读”激起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慢慢乐于书面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

3、注作文讲评、指导与展示,重写作文带来的动力成就感

学生在写作文中感到“苦”和“累”,是因为体会不到写作文带来的成就感。作文课老师不能空洞地讲大道理,讲作文技法。在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展示与讲评,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类,把每一次的作文展示是同桌互改,小组集中阅读讨论,推选优秀作文,老师在推选出的作文中,按三类水平的作文进行分类指导,最后展示在“班级美文”的展示栏里,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写作文带来的喜悦及成就感,要让每个学生享受到作文展示的快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儿童时期,教师应该遵循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童心童真童趣。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力,培养其兴趣,作文重在尊重,重在激发写作的动力和唤醒。在作文教学中,应把这个作为底线,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作文会没有技法,没有文辞,但它反映的是孩子的本真。写作文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及训练过程,随着年龄和学习的增长,写作文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2021-05-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511.html 1 激发小学生写作动力和兴趣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