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 吴高燮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通过班级来具体落实。而班集体的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陶冶审美情趣,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重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班级管理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针对班级管理谈谈一些想法。
一、 明确管理目标,促进竞争合作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制出适合本班学生的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二、科学管理班级,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认知。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榜样,更引导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有民主意识。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大多数学生的管理积极性,不专断独行,不搞一言堂。其次,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再次,班主任要树立学生主体观。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能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
2、班级管理民主、科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分工必须科学、明确,要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主任老师决策过程要民主,还要适时调整策略,设立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职业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担负着塑造几十名学生灵魂的重任,也就要求其具有真诚、善良、正直、谦虚、勤劳、朴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品质,而且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叫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4、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老师有了服务的意识,学生才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才敢说话,敢出主意,敢参与管理,敢负责任。一个班级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生的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团结的班级精神
确立了班集体的目标之后,就要组织同学们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班级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各类活动,预先要设计好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活动目的明确了,活动的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活动才能有实效。活动内容如: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紧密相连的,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实现,使他们为集体而努力工作,为集体的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而焦虑。从而培养“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思想。
四、加强家校联系的纽带,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平时,要常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交流、谈话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促使其子女发展,老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点滴进步,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提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所以班主任老师就要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到班级管理中有的放矢,实施有效教育。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构建好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