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
“现在的孩子们,在家基本下了饭桌就躲进房间玩手机。”许先生感觉一到节假日,附近的孩子都在玩手机。许先生是中部某省份的一名农村家长,大儿子已经成年,12岁的小儿子正读六年级。在许先生提供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兄弟两一人一个角落对着书桌玩手机,哥哥在刷短视频,弟弟在玩“和平精英”。(5月2日《半月谈》)
眼下正值五一假期,紧张学业告一段落,许多孩子纷纷放下书本,拿起手机。这一点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在一些家长看来,与其让孩子自己跑出去玩,增加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风险,不如让手机把孩子拴在家里,起码更安全。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玩手机的底线是“不出事就好”,只要孩子不拿着家长的钱去充值游戏,打赏主播,就可以睁只眼闭只眼。
这些想法是要不得的。与给家长造成的金钱损失相比,手机给孩子带来的隐性伤害更值得警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学生近视率快速上升,已开始超过城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
“五一”还没过完,暑假又快来临。无论对于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来说,假期都不能只有手机陪伴。首先,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快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组织提高课余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寻找社会活动来替代手机的交互性,帮助农村孩子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其次,广大家长要切实肩负起监护职责,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更要注重孩子的精神诉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一些亲子互动,一起读读书,听听音乐,到大自然中踏青游玩,从而让手机不再成为孩子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