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07日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民间美术

○ 凯里市第三中学 文 军

在我们黔东南地区,民间艺术丰富多元,由于传统民间艺术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要学会运用中国民间艺术进行教学方面的引导和拓展,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那么,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中,我们该如何渗透民间美术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做好备课工作,理清教学思路

要想上好美术鉴赏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做好备课工作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前提。民间美术可谓是包罗万象,种类繁多,但是却缺乏重难点,所以教材中对于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分析介绍并不够详尽,再加之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而缺乏鉴赏能力,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会逐步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呢?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呢?教师首先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把学生相对熟悉的民间艺术融入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分析探索民间艺术的分类以及具体的形式、内容以及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民间美术特有的艺术特色,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

二、寻找当地民间文化作为渗透点

我们黔东南的苗族文化特别深厚。在民族地区的美术课要想获得经久不衰的教学路子,需要探索一条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方式。黔东南的苗侗民间美术可以作为依托,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创造出许多的民族瑰宝。它主要体现在具象的实物装饰、建筑雕刻、刺绣艺术、蜡染艺术、银饰艺术和铜鼓艺术上,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内涵。我们要善于去挖掘这一块的资源,才好把这个课上好。民间美术体现出普通老百姓的自然以及朴素追求。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民间美术也受到了冲击,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也为了发展,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城市的繁华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认知。民间艺术何去何从?时代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吞噬着民间文化。现在不断有一部分东西只在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才能看到了。比如在凯里的万博博物馆就有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在凯里周边的村寨也有民间文化。比如凯里舟溪地区的马尾绣、龙场镇的蜡染。我记得早在2007年的时候,龙场中学的蜡染课就作为全国民间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受到来自全国的专家和老师的参观,并且受到高度好评。它的民间文化的亮点就是把当地的特色文化带入了课堂。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传播穿插本地民族文化,对于民间文化的保护也有很好的作用。

三、围绕学生兴趣,引入民间文化

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要想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剪纸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民间艺术,教师适当掌握教学难易程度,也可以以剪纸为切入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首先要求学生分析剪纸艺术以及相关内容、艺术语言特色。对于剪纸艺术分类的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切记不要进行一味地灌输和讲解,教师应当充当材料的提供者以及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可以向学生展示剪纸艺术作品,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地归纳出剪纸分类,使学生了解到剪纸的艺术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抢答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和意见,做到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把本地苗族剪纸艺术展示出来,让学生为家乡的文化而自豪。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本地民间文化,也加强了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当地民间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建立美术学习热情,感悟本土的民间工艺美术,同时要有效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搜集与美术相关的民间艺术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审美能力。

我们还要认识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美术学习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美术鉴赏活动中了解我们本民族的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完善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完善和转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结合本地的民族文化,再结合课本教材,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于本地的美术教学之路。

--> 2021-05-07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558.html 1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民间美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