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07日

大风洞镇石板村:

文明之花绚丽绽放 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本报讯(通讯员 石彬志 郝红丽 ) 近日,笔者走进大风洞镇石板村,只见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文明和谐,一点一滴无不见证着这个“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市人口较少民族仫佬族村寨的变化。

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石板村是以仫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历二月二,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虎长坡民族芦笙会”。为让少数民族文化在乡村文明创建中得到挖掘、发展和继承,石板村采取“仫佬族文化+乡村旅游+民族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主题宣讲、身边好人好事、讲文明树新风、好家风好家训等主题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给老百姓精神上补钙,在脱贫致富中达到精神上脱贫,帮助乡亲,关心家事,热爱祖国。群众自发组建腰鼓队,为村民表演,并通过快板、歌唱等形式将村级的发展变化展示出来。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等创评活动,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时代美德和家庭和睦的社会文明新风。

近年来,石板村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十户一体”为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强力推进农村“清洁风暴”进村庄,引导农民追求心灵美、生态美和环境美。完成村庄房屋整治和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电线改造、垃圾焚烧池建设、农村改厕等项目,同时,实施寨内“亮丽工程”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村寨的各项基层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真正让全村村民安居乐业。

村庄变美了,住得更舒心了。让石板村老百姓感到兴奋的是村庄的产业规划得到快速推进。经过不断地探索,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凯里市宏鑫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余亩,建成了稻田鱼虾养殖基地。石板村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村“两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不断完善合作社规模和发动全村人民大力发展稻田鱼虾养殖,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和销售,不但盘活了自然资源,还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多方面地促使百姓腰包鼓起来。截至目前,石板村稻田鱼虾面积800余亩,虾产量4000余斤,鱼产量8000余斤,预计年收入35余万元。与此同时,石板村的温氏养猪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出栏生猪22500余头,预计收益450余万元。项目发展惠及石板村的所有贫困户,有了增收门路和致富产业,这让石板村的老百姓觉得日子越过越有了奔头。

如今的石板村,乡村美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 2021-05-07 大风洞镇石板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588.html 1 文明之花绚丽绽放 绘就乡村幸福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