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08日

“创客”少年的腾飞梦

——我州选手在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斩获佳绩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珺 杨玲

十多年前,比尔盖茨预言: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的崛起之路,未来家家都会有机器人。在70年代,对普通家庭用户来说,个人电脑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而如今个人电脑,已成为了最普通的家庭生活用品。再看看智能联网的空调、电视、扫地机、洗衣机、汽车……各种各样的功能性“机器人”已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与80后童年玩泥巴、拍板画的简单玩乐不同,不少00后的孩子,走进了机器人兴趣班,在玩耍中学习电子、造型、传感器、机械、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逐渐成为掌握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的“创客”少年。

4月中旬,我州的一群创客少年们,用自己组装、设计的机器人,在第六届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斩获佳绩。让我们走近新兴的机器人教育,走近这群勇于拥抱科技的创客少年。

凯里学子获佳绩

4月16日,第六届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喜报在网上公布。我州派出的23支队伍中,18支队伍斩获各个类型比赛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为家乡和学校赢得了荣誉,展现了黔东南青少年在科技创新实践方面的蓬勃朝气。

据悉,此次赛事由贵州省科协、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文明办、贵州省科技厅、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贵州科技馆协办。来自全省9个市(州)270支代表队1100多名参赛选手和教练员在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创新挑战赛、教育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机器人投篮对抗赛、ENJOY AI普及赛、FLL机器人挑战赛、MakeX Starter等9项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竞赛通过场地对抗赛、评委问辩等方式,对各参赛队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测评,产生不同年龄组的各赛项冠军队以及各类奖项。优秀选手将被选派参加全国比赛。

振华中学教练杨鹏介绍说,此次该校机器人活动室组织4个机器人小队参赛,经过激烈比拼,该校李才洲老师带的第三小队欧章栋、杨灿琳两位同学获得机器人投篮对抗赛第二名,获得一等奖;杨鹏老师带的第二小队吴凯、潘喜强、吴朝丞三位同学获得机器人投篮对抗赛第三名,获得一等奖。最终,一共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经过参赛学生的奋勇拼搏和老师的积极指导,为家乡和学校争得了荣誉,他们感到非常开心。

除了振华学子斩获的两个一等奖,另外两个一等奖也诞生在州府凯里组织的参赛队伍中。杨英杰老师带队的凯里四小、凯里八小学生林颖豪、庞博予、赵泓博、龙盛熠组成的参赛队取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小学组一等奖;张丽老师带队的凯里市恒成中学、凯里一中、凯里实验高中詹仕航、张艺严、孔祥鑫、龙潇组成的参赛队取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高中组一等奖。

近年来,我州各县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普教育,除条件较好的州府所在地学校,各地县级学校也在不断创造条件、组织形式多样的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取得良好成效。此次比赛,各县市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州内初选,不少乡镇中学也冲进省赛取得名次,这让来自偏远乡镇的学子备受鼓舞。

山水难阻科创梦

黎平县龙额镇是该县最后脱贫的四个极贫镇之一,纵使走夏蓉、黎洛高速,从县城坐巴士到该镇也要两小时。然而闭塞的交通,落后的经济却无法阻止孩子放飞拥抱科技的梦想。

此次比赛中,龙额中学是我州冲进省赛并获奖的唯一乡镇中学队伍。经过激烈而紧张的现场比拼,现场搭建任务模型、程序编写与调试,最终,黎平县龙额镇初级中学的春风十里LE队在机器人投篮对抗赛项目中以第八名的成绩获得全省三等奖。

“比赛需要两个机器人,我们买最便宜的,一个也要5000元。”全县就这么一支队伍参赛,县科协克服困难,支援他们5000元购买设备,剩下的5000元,学生家长咬牙凑齐了。平时训练用的手提电脑,学校有一个,带队老师把自己的电脑也贡献出来才凑齐,而投篮需要的场地,就自己画。说起这支从山里出发的队伍能取得第三名,带队老师郭凯感到心酸又自豪。

一整天将近八个小时的全封闭竞赛,不仅是对参赛队员技术和战术的挑战,也是对参赛队员精力和体力的考验。这趟睁眼看世界的竞赛,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重要而难忘的经历,也是他们成长中一次重要的历练和体验。

龙额镇初级中学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全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我州少数的几所乡镇初中学校,也是贵州省参赛的少数几所乡镇初中之一。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在信息、交通不是很方便,器材、师资、经验都还比较欠缺,在全省英才聚集、高手辈出的情况下,他们勇往直前,十分不易。

2016年该校就已经在筹备与策划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相关项目,机器人教练郭凯老师多次参加省级机器人培训,经过五年的积淀与积累,黎平县龙额镇初级中学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于是,今年再次组织学生参加2021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本次的成绩相较于第一次参加竞赛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比赛规则和比赛程序及应对都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

郭凯老师说:“我希望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创造条件,让山里孩子也能走近科学技术应用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虽然我们的成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道路上,我想,我们乡镇学校也一定能越走越远!”

小小少年“创”意浓

这次省赛,小学组我州共有9支队伍参赛,其中四支由凯里市第八小学学子构成,其中成绩最好的是凯里八小与凯里四小学生林颖豪、庞博予、赵泓博、龙盛熠组建的参赛队,在比赛中斩获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一等奖。

下午放学时间,记者来到凯里八小“机器人科普班”科技活动室看到,捧回佳绩的庞博予、赵泓博与同学们正沉浸在组装新机器的快乐之中。

活动室里整齐地堆着组装机器人的各种零件,一侧的置物架上,则摆满了学生们获得的奖杯。从其中有很多全省冠军的奖杯,还不乏全国冠军、亚洲锦标赛亚军奖杯。指导老师郭杰铖老介绍,凯里八小早在2009年开始创办机器人社团,社团学生多次在全国、贵州省和凯里市相关比赛中获得佳绩。“往年都能拿下省赛冠军,今年只拿了一等奖,孩子们可能有点轻敌,发挥不够好。”

对于比赛的失利,孩子们却不太放在心上。眼下挑战组装新机器人的快乐,比奖项重要。掌握科技、驰骋想象力的过程,让他们甘之如饴。“下课得‘赶’回家。”在这科技活动室里,拖课不肯走的往往是学生。

凯里八小通过12年的发展,将机器人教育从无到有,已培养了数百名小小创客少年,“着眼未来、为孩子的将来教育”已经成为凯里八小科技教师的座右铭。

郭杰铖介绍,机器人编程和人工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编程能力、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他所在的教育机构正积极与各县学校合作,推动机器人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在更多地方开展,让更多青少年接触科技,更加主动地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成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当中去。

郭杰铖从事机器人竞赛教育16年,培养的小小创客不计其数,带队斩获的奖项也摆满了工作室的展示墙。但最让他骄傲的还是孩子们个人能力得到的拓展,“通过机器人竞赛学习,学生的言语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等都得到拓展,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提升很有帮助。不少孩子选择理科,最早接触这项学习的毕业生,已在上海就业,从事的机械设计相关的工作。”

在各个科技老师的积极奔走下,2020年凯里市科协和凯里市教育和科技局举办的凯里市第一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大赛在凯里八小成功举行。在郭杰铖看来,举办州内赛事意义重大,这能让更多的学校认识人工智能教育,进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让更多孩子能在这样的学习中,把想象力在机器人身上实现,通过比赛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不断拓展孩子们的创造力。

--> 2021-05-08 ——我州选手在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斩获佳绩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705.html 1 “创客”少年的腾飞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