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舒俊蛟
初夏时节,行走在台江县施洞镇小河村的田间地头,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一座座蔬果大棚成方成片、一排排龙船篷整齐划一、干净的村道、清澈的小溪、宽敞的党群服务中心、淳朴的民风……这一个个成果犹如涓涓细流,正汇聚起小河村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擦亮党建“红底色”
“老乡,您看,墙上这些内容您随时都可以学,只需要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戴上耳机还能听歌,特别方便。”小河村包村干部罗莎莎在新建好的“有声图书室”手把手教农村党员杨秀和如何听书。
抓好农村党建,思想建设是基础。小河村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文化偏低、致富和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建立起党员每月集中学习制度,确定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为党员学习日,每月至少开展1次以上集体义务劳动,促进党内生活常态化、制度化。通过互助学习,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明显提升,党员的标杆作用和觉悟也在不断提高。
思想通了,心更齐了。小河村成立了一支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对政策不理解的,党员先锋队上门解说;村里垃圾沟道不干净,党员先锋队带头清理;每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先锋队都想方设法让村民感受到温暖。“要让老百姓在实打实的需求中,看到党员的行动。”小河村第一书记吴琳说,“我们通过党员先锋队的引领带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党员力量,进而带领村民干起来。”小河村从曾经的全县人居环境卫生黄牌警告村,一跃成为全县人居环境卫生示范村,从上访村变为平安创建“三无村”。
产业孵出“金元宝”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小河村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模式,成立小河村百利达农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猫坡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分别设立党支部,实行村党总支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党建引领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动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实现了“1+1+1>3”的叠加效应,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今年我种的10亩白萝卜大丰收,都已经卖完,接下来我要抓紧翻犁准备种西瓜了。”说起自家的产业,小河村村民刘武信心满满。
小河村党总支书记杨宏权介绍说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展‘猫坡西瓜’主打产业,辅助发展白萝卜、养蜂、钩藤、养鸡、刺绣等产业,产业越做越红火,日子越过越硬气。”
2020年小河村西瓜、白萝卜、养蜂三大产业实现利润突破60万元,村集体经济已实现由单一化向立体化、多元化转变。
构建党建民生“同心圆”
在小河村新建好的党群服务中心,村民龙妹合正在给家里的两个孙子申请学前教育资助,从等待到办理完成,前后不用十分钟。“以前办理都得到镇上去,有时还要跑好几趟。现在服务中心就在村旁,走几步就过来了,一步到位,方便得很。”
小河村办公室的墙上整齐地贴着相应的规章制度,职能职责一目了然,确保了村干和驻村工作队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确保了群众易办事、快办事、办成事。
抓党建最终是为了民生。几年来,村党总支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里拿出一点的办法,铺路、修坝、建桥、打井、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在厕所革命中,全村418 户群众在全镇率先实现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域覆盖。道路革命采取群众自筹、乡贤捐助、政府奖补等方式,已建成桥梁2座,串户路全部实现硬化,彻底改变了小河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局面。
近年来,小河村在乡村建设的“考卷”上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获得“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党旗指引前进方向,凝聚发展力量。如今的小河村,基础牢固,动力强劲,活力充沛,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