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11日

激活“沉睡资源” 山核桃种出好“钱景”

——杭州市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工作成效观察之二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顾婷英

生态就是大山深处的“沉睡资源”。多年来,锦屏县通过生态治理、退耕地还林、植被恢复、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特别是在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框架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在帮扶资金、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等方面对锦屏县山核桃产业开展全面帮扶,推动山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形成种苗、管理、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锦屏县山核桃种植达3.7万余亩,直接带动2万余名群众增收,让当地老百姓尝到了以业兴农的“甜头”。

示范带动,抱团发展

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带领农户抱团发展。合作社通过提供农药、有机肥等物资,以及对农户进行合理使用现场培训,还通过对山核桃树进行统一修剪、防虫、管护,既解决了单家独户管护不便和人力浪费,又达到了专业操作,优化管护水平的目的。

积极探索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2019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实施中,通过贫困户量化资金入股,共计入股670万元。分红分两部分,在产前期的这几年,贫困户按固定的每年不少于500元分红。待山核桃有收成后,贫困户则可按6%的比例享受分红。

增加就业,提高贫困户收入。项目支持的黔东南天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核桃精深加工厂,在生产、加工到销售等环节中,雇请贫困社员和其他贫困户务工,让贫困农户直接成为山核桃特色产业生产工人,不仅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还增强了贫困户劳动技能。2018年以来,每年雇请贫困社员和贫困户务工2000人次以上,以男工每天120元,女工每天90元的标准,年派发劳务费200万元以上,使相关贫困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科技引领,有机生产

科技引领。锦屏县野生山核桃资源达3万亩,过去的山核桃都是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产量低,不稳定,收益没有保证。为破解这一难题,在东西部项目引入亚林所专家团队帮助指导下,山核桃新品种引进,嫁接繁殖技术,以及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提高山核桃产量提升奠定了基础。2018年以来,已开展培训会7次,培训林农及相关技术人员达600余人次。

有机生产及认证。目前,全县已获有机产品认证3张(含转换认证),面积395.26公顷。通过认证后,相关山核桃基地的种植、管理和采摘都将严格按照有机产品的要求进行操作。

“互联网+”,唱响品牌

创立品牌。农产品品牌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16年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谭小黑”山核桃商标。特别是2019年东西部项目实施,精深加工厂生产线扩建以来,产品热销,达到了唱响本地山核桃特色品牌的目标。

精深加工。锦屏县高杰山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黔东南天龙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除利用自有基地产出的山核桃外,每年还收购本地野生山核桃共计20万斤以上,通过网店进行线上线下结合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9年以来,年加工的山核桃将达25万斤。

盘活资源,树立旗帜

锦屏山核桃产业已形成从种苗、基地建设、高效管理、采收(原料)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该县核桃基地建设3.7万亩,主要分布于铜鼓、敦寨、大同、三江等乡镇。其中老山核桃资源面积0.9万亩,近年来新造中幼林2.8万亩。全县结果面积2.4万亩,年产量3000吨,产值3600万元。锦屏山核桃已获得2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面积为5800亩,发明专利有五项(受理中)。

目前,锦屏县山核桃相关实体及个人,荣获了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黔东南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科技型企业、黔东南州先进脱贫攻坚龙头企业等荣誉。锦屏县以基地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山核桃这一老优势资源,创意经营出了新的“钱景”,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及乡村振兴。

--> 2021-05-11 ——杭州市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工作成效观察之二 1 1 黔东南日报 c158884.html 1 激活“沉睡资源” 山核桃种出好“钱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