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三棵树镇民族中学 张燕花
初中阶段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学习理科知识的重要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探究。
一、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对计算有畏难情绪,一看到计算就头晕头痛。而不少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为了展示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水平,在课堂上以难题、怪题开头,以刁难学生为快乐,以难倒学生为本事,令课堂一开始就无法深入下去。
教学应当使得学生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难题,使得学生有学习动力,教师不应当违背教学规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实践新理念,才能使教学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出难题极易抹杀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从简单易懂的计算题教起,通过做游戏,开展数学计算竞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重视计算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
每科的教学方法是互通的,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加强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平时教学中就是要按照规律进行多练、巧练、反复练。
有效的练习设计教学措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活力,加大运算教学力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运算的基本方法,同时促进学生建构并完善基础知识系统,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熟练化和系统化,使学生对运算由懂到会,由会到对,由对到快。
三、引入技巧,化难为简,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许多计算题在计算时需要技巧,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掌握运算技巧也是一大弊病,恰当运用运算律、凑整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例如19999乘以9.9学生应当学会凑足整数,采取估算拆算结合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初中学生应当学会配方法,配方法用得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它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与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学生学到配方法以后计算速度加快。在数学教学中我也经常教学生们换位计算法,例如,4×20 ×25× 5×16x25x999÷1÷999=?在这个题目中,乘法换顺序不会影响计算结果,学生只要换一下顺序就能轻松口算出结果,假如学生老老实实地以25乘以999,这就需要很长的计算时间。
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差往往题没看完就动手去做;有的情绪不稳定粗心大意的;有的缺乏耐心抄错数字和符号;有的没有核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从而导致会做的题也拿不上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心浮气躁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理解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运算题目的解题思路,提高计算效率和质量,不可只图计算快,不图计算对。对于马虎的学生,则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对于埋头运算不看题目的学生,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课堂上我曾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目,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上来。题目是有一位公交车司机,车上有50个乘客,第一个站上了9个人下了3个人,接着上了12人下了5人,接着上了12个下了6个,接着上了3个下了7个……最后我给出的问题是,这个司机经过了几个站?允许学生们抢答,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答上来,通过这件事我告诉学生们题目再简单也需注意审题。
数学计算在初中阶段有着极其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教学规律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重视计算练习,引入计算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