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文 杨家孟 吴玲)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
近日,笔者在剑河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听见思源社区“四点半”课堂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这是该社区很多孩子每天放学后如约而至的地方。
“以前由于爸爸妈妈忙,爷爷没办法辅导我做作业,有问题都只能等上学后再问老师。现在好了,因为‘四点半’课堂里的老师不仅辅导我做作业,还教会我很多有趣的知识。另外,放学后,还能够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我非常喜欢这里。”剑河县城关第五小学学生王佳琪是思源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常客,有了小伙伴和老师的陪伴,每天放学后直至晚饭前,她都在这里度过快乐的课余时光。
年过六旬的杨奶奶两年前跟着儿子儿媳搬到了县城,因为孙女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差1个多小时,这段空余时间一度成为一家人的心病。
“现在,每天放学后,孙女都会到思源社区‘四点半’课堂学习。和之前相比,现在孙女变化很大,放学后,再也不是一直玩手机和看电视了。”杨奶奶高兴地说,“四点半”课堂不仅不收费,而且还有负责又耐心的老师帮忙辅导作业。
2019年初,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里孩子放学后、家长回家前的“管理真空期”,破解隔代教育难、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剑河县陆续在3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办起了“四点半”课堂。
“开办‘四点半’课堂,为的就是能让社区里的孩子在放学后有地方去、有人管,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剑河县思源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莹莹说,自“四点半”课堂开设以来,已经成为100多户孩子度过课后时光的“快乐之地”。
据悉,“四点半”课堂的老师由西部计划志愿者、社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组成,除了免费为社区无人看管的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外,还教孩子们画画、唱歌、跳舞和学习安全小知识。
此外,剑河县还在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了图书角、户外运动设施,并开设了“职工之家”“青年夜校”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