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欧阳海波)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天柱县近年来从精准就业管理、提升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力,抓好后续扶持工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管理底数清。该县在安置点建立“县级领导包社区、街道干部包楼栋、社区党员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包住户”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对搬迁家庭就业帮扶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台账,对就业困难家庭和失业人员进行点对点就业服务,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强化大数据应用,在安置点推广使用“智能就业APP”,引导搬迁劳动力通过手机APP完成找工作、提交培训意愿等,实现“指尖上就业”。
订单培训提技能。聚焦企业需求,引进10家培训机构,委托用工企业通过“以工代训”对搬迁劳动力开展培训。聚焦市场需求开展电工、护工、保安等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上岗一人。针对搬迁群众就业个性化需求,在组织发动、实施培训和就业推荐三个环节分层级、分批次对劳动力开展3项以上技能培训和岗位推介,促进搬迁群众就业。目前,该县已累计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6322人次,培训后促进就业5184人,初次就业率达82%。
拓宽渠道促就业。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返乡能人带头、政府扶持引导方式创建4家“扶贫工厂”,带动610余人就业。通过提供创业场地、3年内场地免租和发放创业就业补贴等方式,吸引和鼓励搬迁群众、返乡创业人员在安置点建立28家扶贫企业,带动1500余人就近就业。组建职业农民队、家政服务队、建筑施工队、宴席承办队等专职劳务队伍,到附近的油茶基地、产业园区、建筑工地等务工10000余人次。强化兜底安置,针对“零就业”家庭,开发全日制公益性岗位27个、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485个,帮助512个就业困难家庭解决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