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志华
当前,疫苗接种有序推进。但各地人员流动频繁,部分民众面临跨地区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病毒疫苗跨地区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尽快研究将接种信息纳入健康码管理,力争实现新冠病毒疫苗跨省份和省内跨地市接种的全程信息互联互通。(5月12日《科技日报》)
很多人虽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意愿比较强烈,但也面临一些现实的烦恼,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通常要打2剂甚至3剂,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的要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不少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需要接种3剂的,则要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时间跨度大,在此期间,接种者很可能要外出,跨地区如何接种,成为他们心中的困扰。
民众的担心不无道理。各地多是成批量地组织接种,在一段时间内,单个接种点往往只有一种疫苗,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也给已在外地接种过一剂、但还需在当地继续接种的人带来诸多不便。除此之外,由于接种信息不能跨地区共享、以及担心引发不良反应等原因,一些地方不愿意或没有能力,为外来人员续种第二、第三剂。很多有外出打算的人,只能观望,接种的积极性因此受挫。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可谓正当其时。只有让跨省份和省内跨地市接种的全程信息互联互通,并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化解民众的烦恼。信息互联互通不仅便于跨地区接种疫苗,对于疫情防控和促进人员有序流动等,也大有作用。
信息互联互通的一个关键内容,是将接种信息纳入健康码管理,尽管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进行过有益尝试,比如山东省近期采纳网友建议,将疫苗接种人群的健康码加了一层金色边框,但这只是地方创新做法,不具普遍性,将接种信息纳入健康码管理,做到全国通用与互认,才是当务之急。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的互联互通,理应发挥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并在接种疫苗选择等方面,为民众提供多元选择和更细心周到的服务,让疫苗跨地区接种等难题不再困扰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