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莎 曹雨萌) 近年来,麻江县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将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水稻育秧工作中,通过引进水稻钵体水育秧技术,在宣威镇咸宁村、谷硐镇乐埠村建设了钵体育秧基地,进行集中育秧,在提高秧苗存活率,省工省力的同时,助农增收。
春季正是育秧的好时节,笔者近日在宣威镇咸宁村的钵体播种房内看到,不停运转的育秧生产线上,在经过摆钵、铺土、撒籽、覆土的机械化流程后,一盘盘钵盘被村民从钵苗播种机上取下,用卡车运往钵体育秧基地摆放,并盖上保温膜,进行水稻育秧。
据了解,水稻钵体育秧技术是一项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配套技术,该项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发芽齐、成苗率高、根系发达,节省工时、操作成本低,节省种子等特点,可培育出“齐、匀、壮”的标准化秧苗,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目前,麻江水稻钵体育苗已形成商品化,合作社实体化,由县农技推广站作技术培训和指导,合作社进行集中商品化育苗,秧苗价格180元/亩。
“我们主要的订单就是在麻江县的周边和丹寨、都匀、凯里、下司这一带。我们合作社今年做了3000亩左右,大概毛收入也有40多万了,除去成本,我们有10多万块钱的利润,效益是相当可观的。”麻江县咸宁村联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宗文高兴地说道。
由于该技术便于推广,育出的秧苗便于病害的防控,同时在提高劳动效率上优势突出,能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因外出务工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近年来,该育苗方式及商品化模式非常受群众欢迎。
“现在这种钵体育苗很好,很方便,也增产。每年我都买100盘种我的田。”宣威镇咸宁村村民王德芝满意地说道。
同时,水稻钵体水育秧技术的应用推广,合作社实体化运作,也为当地村民带去了就近务工的机会。
除此之外,水稻钵体水育秧的成功,也让基层农技人员有了创新和发展的信心。据了解,宣威镇农业服务中心将在宣威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水稻钵体旱育秧的试验,进一步破解育秧难题。
“现在农业服务中心就是计划在宣威蒲西塘这里做一个钵体育苗的旱育秧试验示范基地,就是借鉴了咸宁村里尾组的钵体水稻育秧的技术,用他们的设备,在这里做一个旱育秧的基地,大概辐射有1000亩的面积,我们就希望这个技术做出来了,适应我们老百姓,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得到推广。”宣威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文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