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成婷 李忠蓉) 施秉县牛大场镇紫金村是黔东南州花灯戏流传的核心区。初夏时节,炊烟伴着雨雾袅袅攀升,村子一片祥和宁静。
81岁的程明富手拿歌词,正在专注地唱着花灯戏:“一唱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十唱十九大,总书记嘱托记心上,感恩奋进创新拼搏,苦干实干学习黄大发。”
程明富清唱的这首花灯戏名叫《十唱党的十九大》,是他花了近一年时间,于2018年年底创作完成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他一有空就反复演唱这首花灯戏,他要把这首歌儿唱给党听。
花灯戏又名“灯戏”,俗称“玩花灯”。以祈福贺节、诉景咏物、谈古叙今为歌词内容,是一种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当地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奇特艺术形式。程明富出生在一个“花灯戏”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花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1962年至今,他一直坚持收集资料、整理编撰剧本,让花灯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程明富虽已81岁,满头银发,人却很精神,尤其是唱起花灯戏来底气十足,气息稳健。他热衷于编撰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加入花灯戏进行传唱,起源于他亲身经历了贫穷到富裕的变化,感党恩、记党情。如今,说起《十唱党的十九大》创作初衷,程明富仍有些许激动。“党的恩情不能忘,我作为花灯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宣传党的政策,用传统花灯戏的舞蹈表演形式和舞台造型表达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些文件的词语对于老年人来说太难理解了,他就去查资料,遇见在政府上班的同志就跑上去问两句,确保这首花灯戏既通俗易懂,又有政策内容,让群众明白又喜欢。
刚编完《十唱党的十九大》,程明富又产生了新想法。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军曾六进六出施秉,由于对施秉地形不熟,不通苗语,而敌军又紧追其后,红军转战遇到了艰难的挑战。这时,施秉人民勇敢地站出来为红军带路,还主动收治红军伤员,为红军胜利作出了贡献。程明富就以《革命生涯》一书中红六军团过施秉的故事为蓝本创作曲目《红军向导》。
“马号、龙塘、甘溪、黑冲,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去把发生在这些地方的红色故事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一代又一代施秉人能记住先烈们付出的鲜血。”程明富几度红了眼眶。
程明富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在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背景下,把他编撰创作的这些曲目拿到施秉县各个红色故事发生的地方去唱一遍。让更多的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真切感受历史,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更加地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这位耄耋老人将传统的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交汇,碰撞出了新时代的火花。花灯戏唱出了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也展现了军民一心向党,共建鱼水情的生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