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孟夏时节,绿意葱茏;苗乡侗寨,生机勃发。
徜徉在凯里市街头小巷,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与干净整洁的街道相簇相拥,环境舒适的小区与悠闲生活的市民相得益彰;公园里,一个个漂亮舒适的休闲椅,一处处功能齐全的现代健身器材,听到的是孩子的欢声,看到的是老人的笑脸。
小巷成诗,乡村也美若画。雷山西江、黄平旧州、黎平肇兴……无一不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纷纷前往。丹寨县万达小镇更是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思路下,集聚了持续的人气,也在承载产业、吸纳就业、带动区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牵引和助推作用。
近年来,我州按照国家和省城镇化建设工作要点,以人为本、科学谋划、强力推进,深入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
特色为重,布局特色城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考察贵州时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省委、省政府也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大引擎。
黔东南州坚定不移落实国家、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盈盈清水江,缓缓东流去。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凯里市,是黔东南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是引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其发展事关全州大局。
生态自觉的凯里按照“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的思路,推进15个“点、线、面”休闲项目建设,将云谷田园、下司古镇、香炉山、十里嘎醉河小镇等城乡景点景区串联起来,推动了中心城市与周边景区的整体发展。
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绕城转、人在画中,一座山水田园城市正逐步显现。
其他县城同样风情独具:镇远古城蜚声海内外,雷山、丹寨县城精巧玲珑,剑河、锦屏、施秉等县的县城堪比“富春山居图”,这是黔东南长期以来坚持城区景区化的成果。
黔东南的美,也美在村镇。全州21个示范小城镇提档升级,13个示范小城镇列入全国重点镇,成功承办第八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传统村落409个,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取得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全州基本形成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小镇、中心村协同发展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及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滇等区域经济带合作,融入贵广、湘黔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建设,积极构建多向开放和谐的城镇化空间新格局。
产业为基,建设活力城镇
“我在这里每个月务工都有3000块钱,一个月收入就能比得上过去我种一年的粮食。”家住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点阳光小区的潘成武是城镇化的受益者,如今,他每天早上送孙子到旁边的学校读书,马上到车江大坝来务工,非常方便。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老乡把地空了出来,为愿意留在坝区奋斗的人腾出了空间,为恢复车江大坝活力,榕江县开始有序推进坝区产业建设,随着贵广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开通,榕江县的农产品走向外地市场变得更加便利。
同样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榕江县东环特和社区的居民则进入制衣车间,拼接、打褶子、锁边、加铝条、剪线头,工人们操作有序、步骤规范。
榕江县将安置点建设与县城区、工业园区和车江坝区紧密融合,探索形成服务式、居家式、工厂式、种养式等“复合型”就业模式,一项项贴心活动,一项项惠民政策,也帮助更多的搬迁户从“安家”到“安心”,从“安居”到“乐业”,在城市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前提,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榕江县抓好产业发展、实现居民就业、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正是我州的一个缩影。
我州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十二大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园区62个,林菌、林药、林鸡、林蜂4大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发展一批处在交通节点和枢纽上、有产业基础的重要支点城市,支持各县突出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小镇、文化旅游(银饰服饰)小镇、农产品加工小镇、商贸物流小镇、医药康养小镇、美食小镇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民生为本,打造和谐城镇
一大批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从有到好;
城镇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更多市民感受到生态之美;
……
随着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满足感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我州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加快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大幅降低进城落户门槛,让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有机会留在城镇;着力提升城镇品质,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扩大公共停车位、城市绿地供给,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
一次次重要部署、 一项项新规出台、一条条举措落实……让山水城市、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展现着风姿;也让苗侗儿女实实在在享受到城镇化福利。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州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了8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水平,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十四五”时期,我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凯都一体化规划为引领,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繁荣、宜居”美丽黔东南。
不断崛起的特色城镇、精心雕琢的美丽乡村、紧密联结的城乡经济、日益美好的百姓生活……一幅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新画卷正在黔东南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