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14日

大山里的孩子共沐学前教育好时光

—— 凯里市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

老师教小朋友学习乐器

小朋友学习手工编织 (通讯员 潘秀碧 摄)

小朋友学习蜡染 (通讯员 吴吉斌 摄)

美味营养餐 (通讯员 吴吉斌 摄)

○ 通讯员 李兰宇

2010年以来,凯里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凯里市学前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谱写了学前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时代篇章。

十年来,凯里市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农村公办幼儿园“从无到有”,全市公办幼儿园数翻了18.6倍,各类幼儿园和在园幼儿数量均翻了一番。

十年来,凯里市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翻了7.8倍,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翻了10倍。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创新机制破难题——贵州凯里市“四同”政策稳定幼儿教师队伍》,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十年来,凯里市“基本普十五”和“两项督导”顺利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验收。

十年来,凯里市实施“集团化办园”“教研指导责任区”“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等,全市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年来,凯里市探索“民族文化进幼儿园”“幼小衔接”“游戏改革”等,加强了幼儿园课程建设,让《规程》《纲要》《指南》在这里开出绚丽之花。

十年来,凯里市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幼儿园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在园幼儿每天补助伙食费,减轻了农村老百姓送孩子入园的经济负担。

十年来,凯里市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普及普惠水平持续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凯里市学前教育发展的今天,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省、州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党委政府对学前教育大刀阔斧的改革,得益于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一个前行的方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大山里的孩子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春天里共沐好时光。

普及普惠:借力用力 扩大增量

2010年,凯里市只有5所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分别是政府机关和企业移交给教育部门接管的幼儿园,小学附设学前班70所,集体办园2所,民办园有55所,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只有70.1%。“自家子女就近入园很难,当时三棵树镇有些家长想让孩子上幼儿园,只能送到城里的民办园就读。”时任凯里市三棵树镇教育辅导站站长黄德琴说道。

“因为儿时的我没上过幼儿园,所以幼儿园一直我心里的一个梦。现在我女儿5岁了,看到她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很欣慰,我们家长也能安心地工作。”凯里市龙场镇中心幼儿园虎庄村分园大班金子颜的妈妈杨慧玲说道。

虎庄村分园,是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改建的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该园不但改写了村里没有幼儿园的历史,还让当地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

自2011年以来,在国家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强力推动下,凯里市投入资金4亿多元,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95所,总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增加了14430个学位。凯里市按照“十二个班10亩以上,九个班8亩以上”划地,做到“把最好的地用于发展学前教育”。目前,实现了“每个镇(街)至少有一所公办园”“大部分行政村有公办园”的目标,即便是一些偏远山村,孩子也能“就近入园”。

“现在国家政策好,村里的幼儿园收费低,孩子吃得好,我们很放心。”炉山镇中心幼儿园洛棉村分园家长杨胜林说。凯里市大部分村级园保教费100元/生·月,从2016年12月起自筹资金实施了“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幼儿园和移民安置点幼儿园在园幼儿每人每天补助8元的伙食费,贫困家庭在园幼儿每年还有500元的补助,农村孩子上幼儿园无负担。

自2010年以来,全市各类幼儿园总数从132所增加到246所;在园幼儿从12038人增加到27402人;公办园从5所增加到93所;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5.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3.1%,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持续健康:政府给力 纵深推进

2015年,“编制少、缺教师”这个大难题制约了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新建和改建幼儿园怎么办?没有教师怎么办?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凯里市委、市政府坚决把学前教育纳入“十件实事”,切实抓好重点民生工程。

“四同”政策稳定教师队伍。2016年凯里市按照招聘程序、报考资格、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四同”政策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非在编幼儿教师,并将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四同”政策以来,教师队伍保持稳定。目前全市市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共有671人,占全市公办园教师总数的66%,其中11个镇的非在编教师占农村园教师数的78.4%,村级园非在编教师占村级园教师总数的96.8%。可以说,非在编教师铸强了农村学前教育这个底盘。

“公办园办分园”带动新园发展。有了教师,如何办好点多面广、地理位置偏远的山村幼儿园,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2015年凯里市采取“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模式举办村级园,即依托具有独立法人教育机构的镇中心园,按照地域划分,把村级园的人、财、物及保育教育工作等划归各镇中心园统一管理,通过先试点、再推广,城区新建公办园和城镇小区配套园也采取这一模式办园,解决了新园机构成立难、发展慢、质量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凯里市新增的65所分园分别由18所镇(街)中心幼儿园管理。

“集团化办园”实现共同进步。自2012年以来,凯里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公民办幼儿园统一管理的“城帮乡、公帮民、强帮弱、大帮小”集团化办园模式,现以城区9所优质公办园为龙头,组建9个学前教育集团及28个二级集团,把公民办幼儿园纳入集团管理,建立了“集团总园→二级集团中心园→公民办幼儿园”的覆盖市、镇、村三级幼儿园的帮扶指导网络,促进了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办园、共同进步。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园4所、州级示范园12所、县级示范园21所,其中农村园有17所、民办园6所。

提质内涵:探索游戏 去小学化

2021年1月8日,凯里市第八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凯里市第一教研指导责任区‘骨干教师’能力建设暨‘自主游戏’观察与解读线上线下教研”,全市部分幼儿园(含村园)园长教师共计500余人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在各园参加了线上线下教研,这是城乡教师在“自主游戏”课程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一次思维碰撞。

擦击智慧火花、探讨教育热点、破解发展难题,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自2016年来,凯里市借助国家、省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平台。各幼儿园分别开展了“放手游戏”“自主游戏”“游戏改革”“民族民间游戏”“体育游戏”等实践研究,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培养了50名骨干教研队伍。2019年省教育厅推荐100余篇案例参加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遴选,凯里市占26篇,其中《消防员灭火游戏》《门的变形记》两篇案例被评为“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凯里市第八幼儿园园长罗钊应邀到北京、上海作为全国优秀游戏案例评选专家和参与“放手游戏”实践交流发言。

众人拾柴火焰高。凯里市2015年开始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现全市幼儿园划为“4个教研指导责任区”,明确一幼、三幼、四幼、八幼4所幼儿园作为教研指导责任区的“牵头幼儿园”,从全市选派10名名师、名园长作为市级教研指导专家,从集团选派50名骨干力量作为区域教研指导员,分别指导或组织开展研训一体的市级、区域、园本“三级教研”,为幼儿园之间提供了更多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多次线上线下“教”与“学”的研究,让更多老师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全市学前教育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贵州省教育厅提出要大力建设“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凯里市通过建好一个资源中心,办强一片学前教育,努力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何为“资源中心”?农村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是以乡(镇、街)中心幼儿园为责任主体,以集团化办园或教研指导责任区所辖农村幼儿园(幼教点)为服务对象,集教研、培训、管理为一体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凯里市资源中心可采取跟岗、换岗、调研、送教、观摩、竞赛、检查、评比、联谊等多种方式,构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交流互动平台,资源中心的所有的玩教具、书籍、教育方法等课程资源在辖区内也是互通共享的,村级园与中心园实行“课程同步”管理,让偏远山村的年轻教师有了专业归属感,村级幼儿园质量有了保障。

2020年7月14日,贵州省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工作推进培训会在凯里市召开,凯里市探索资源中心的做法成为了“样板”。

创新路上无止境。目前,全市学前教育集团内189所幼儿园与117所小学“手拉手”结成对子,还建立了幼小联合教研机制,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育和小学“幼小衔接”课程改革。2020年6月7日,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头版头条登出了《贵州凯里探秘“幼小衔接”》的新闻。凯里市第八幼儿园园长罗钊成为“幼小衔接”教育改革带头人,在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上作“幼小衔接”改革实践交流发言。

而今迈步从头越,奋楫向前再争先。凯里市这十年的成功探索,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凯里市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文明说,“凯里市将新建55所公办园,到2025年,全市公办园占比要达到60%以上,普惠率在90%以上,我们要让每一个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让每一朵‘小花’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凯里市教科局提供)

--> 2021-05-14 —— 凯里市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151.html 1 大山里的孩子共沐学前教育好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