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14日

五月槐花香

○ 梁永刚

昔日乡间,洋槐树是随处可见的寻常树种,耐旱耐贫瘠,遍布在村落田野、房前屋后。初夏五月,时光清浅,一丛丛一簇簇的洋槐花开了。“小美美在境,大美关乎命”,乡村好看的花很多,但能入馔当饭吃的少之又少,洋槐花便是其一。

乡人采摘洋槐花,对时令颇有讲究,多是选在含苞待放尚未完全开绽之时,此时的花没被蜜蜂采过蜜,口感香甜,品质最佳。洋槐花的吃法有很多,可凉拌直接食用,亦可入菜作为辅料,还可蒸制主食,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好。旧时乡间,缺油少盐,母亲做得最多的还是蒸洋槐花。把洋槐花淘洗干净,沥干水分,用玉米面搅拌均匀,摊在大铁锅的箅子上蒸。等一锅清香扑鼻的洋槐花蒸熟后,母亲将其倒进调凉菜的瓦盆里,浇上蒜汁,用筷子在香油瓶里蘸一下,淋几滴小磨油。蒸洋槐花带着天然醇厚的清香气息,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汁原味,香而不腻,韧而不糙。每次蒸洋槐花,我和哥哥姐姐都是站在灶房门口,眼巴巴地端着碗,等着母亲盛满,然后随便找个地方一蹲,风卷残云,吃个碗底朝天。

乡谚云:洋槐花炒鸡蛋,给肉都不换。洋槐花的味道很独特,清香甘洌,青气弥漫,多少还带有一些不羁的野性,宛如一个刁蛮霸道的小公主,并不是随便一个王子,都能俘获她的芳心。诸多食材中,与洋槐花配合最为默契的,非嫩黄香柔的鸡蛋莫属。鸡蛋无愧于最佳配角这个称号,无论与谁搭档,从不喧宾夺主,总是甘当绿叶,把宽厚隐忍的优秀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新鲜的洋槐花焯水后控干,倒入蛋液中均匀搅拌,倒入锅里炒,等鸡蛋熟了,这盘菜也就成了。洋槐花炒鸡蛋,黄白相间,色泽油嫩,口感柔韧,香气四溢,是春夏之交乡野民间一道美味小吃,也是庄户人家以野花为撰的美味菜肴。

吃不完的洋槐花,乡间有晒干储存的习惯。新鲜的洋槐花入锅稍煮,断生即捞,放入清水浸泡,去除一身青气,挤出体内水分,摊在几张草席之上,置于阴凉通风地方,晾干后便可收藏备用。物以稀为贵,待到缺少青菜的寒冬时节,干洋槐花便粉墨登场,呼朋唤友,成为一道吃不够的平民菜肴。俗话说:好受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干洋槐花泡发后,制成馅料,可以包饺子,也可蒸包子,不过,像这样的好饭食,过去一年到头是难得吃上几次的,故而印象格外深。包饺子或者蒸包子,洋槐花与猪肉搭配最妙,可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洋槐花的清香消融了猪肉的油腻,猪肉的醇厚滋润了洋槐花的青涩。无论干品还是新鲜,洋槐花制馅,必须将里面的水分挤干,不然的话,包子或者饺子吃起来发黏,口感不好。泡发后的干洋槐花,控净水,用油炒,味道也是不错的,若是再加入一些葱段和辣椒,更是绝配,看起来悦目,白里透红,幽青素净,像一盘温婉动人的碎玉;吃起来爽口,筋拽拽,油嫩嫩,辣酥酥,称得上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田园小炒。

洋槐树是乡间有名的蜜源植物,花开之时,一村庄都氤氲着香香甜甜的味道,人走在树下,就像是在浸满花瓣的水塘里洗了个澡,回到家里身上还沾染着浓郁的香味。花香蝶自来,蜜蜂也来,嘤嘤嗡嗡,跳不够的舞蹈,唱不完的小调。养蜂的人为了生计,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一年到头,除了冬天,大部分的光阴都抛洒在追逐花期的路上。老家一带坡坡岭岭多,野生洋槐树长得稠密,养蜂人每年都来,奔赴一场春暖花开的盛会。头茬槐花蜜,就是头茬洋槐花盛开之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品质最佳,也最纯正。幼时在乡间,每年洋槐花开放之时,总是从外面飞来好多蜜蜂,成群结队,裹成疙瘩拧成绳,整天穿梭在洋槐树上采蜜。一开始我有些纳闷,便问祖父,平白无故咋飞来这么多蜜蜂?他老人家呵呵一笑说,那是养蜂人来咱们这儿了。又问,我咋没看见放蜂人?祖父说,人和蜂箱都在村庄后面的槐树林里呢,洋槐花一败,他们就走了。老家的村人把蜂蜜唤作蜂糖,常见的蜂蜜有油菜花蜜、荆花蜜、枣花蜜、洋槐花蜜。蜂蜜是营养品,也是奢侈品,旧时乡间稀少罕见,价格昂贵,多由身体虚弱多病的老年人滋补享用,像我们这些连好面馍都吃不上的农家娃,连蜂蜜啥味都没有闻过。直到多年以后,我考上了平顶山师范学校,才从一位要好的同学那里,第一次吃到了真正的洋槐花蜜。那弥漫在蜂蜜里的丝丝缕缕的槐花香,征服了我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成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甜蜜记忆。

--> 2021-05-14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163.html 1 五月槐花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