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17日

也谈学具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 凯里市第十九小学 姜再平

资源的配置对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的过程更应该让学生接触实物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以探究动手实践教学活动为主导,那么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具是必不可少的。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动手观察实物有利于增加学生对题意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吸引学生去探索深挖题中的深意,从而达到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

一、资源在学习中的地位

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自主独立学习。教育不止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大部分学生获得知识都是老师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得来的,很少有靠自己动手得来的知识。陆游的《 冬夜读书示子聿 》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靠动手得来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所以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解放学生的手、脑,学具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

二、有学具和没学具的差别

(1)没有学具的情况。学校基本上没有学具。学生用耳朵听,用大脑想,听完了就练,练完了又听老师讲解,不断地重复这个学习过程。虽然有的学生会了但效果并不理想,过段时间不用这些知识学生就忘了,知识的存储时间短,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如果学生动手探究得来的知识,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这点作为学生时就有深刻的体会。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没有学具,只能老师在课堂上用教具演示,但这样部分学生不理解。原因可能有很多,如上课不注意、理解跟不上,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知识不是动手得来的。有的同学虽然当时会了,但课后忘记或遇到题目不会变通的,这是多么的无奈。曾想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大部分的同学都不会制作。没有动手的基础,遇到一些变化的题目就理解不了。例如:“至少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很多同学都答4个,而正确的答案是8个。再大一点的就更不知道了,又如“一根实木锯成五段,每锯一次用4分钟共用几分钟?共增加了几个面?”学生往往被数字五给迷惑,直接用5乘4就错了。如果让学生亲身动手体验一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还有长方体,正方体棱长、面、表面积体积等等这样类似的问题。没有实物给学生实际操作,只靠学生根据书上的定义理解、想象,是很抽象的,学生学起来空洞自然就没有兴趣了。

(2)学具到位的情况。今年学校配备了很多学生学习的学具,不用担心每个学生学习所用资源不够的问题,数学课上小组讨论学习,充分利用好这些学具,用学具探索数学问题,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了。从接触五年级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开始,每堂课我都准备好了教具和学具。每个同学准备十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每个学生都好好地动手体验。什么是体积的大小,什么是棱、什么是面等等。学生学起来轻松了很多,知识的获得和应用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数学兴趣高涨。疑难问题让学生动手来回答,学生还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许多特征。如:“什么是相对的面?”“什么是相对的棱?”“底面积是哪条边乘哪条边?”他们亲自动手推导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是:长×宽×高,知道了要多少个小正方体才能堆出一个大正方体以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理解更透彻了,也更爱动手了,数学课成了学生期待的课堂。由此深刻地体会到了学具对学习数学是那么的重要。

全面发展新时代下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学具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获取不能缺少学具。

--> 2021-05-17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265.html 1 也谈学具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