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杨梅花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载体,数学教育可充当文化传递的教育方式,民族文化对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站在新课程标准视角下,数学这门学科内容和方法以及语言组成了文明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立足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善于给学生创设民族文化情境,把民族文化和数学课堂结合起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熏染,给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民族文化情境创设的意义
数学课堂上引进民族文化情境,便于学生德育素养发展。通过文化情境创设,树立学生文化意识,更新学生思想观念,在算术的发展过程学习之后,学生可感知古代人们的智慧,研究内在数学理论,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文化情境的创设便于弘扬传统文化,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应充分在教学中营造文化情境,呈现传统文化魅力,继而达到传统文化弘扬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民族文化情境的创设途径
(一)数学教学中纳入文化思想。数学教师要善于分析知识形成过程,尽可能地重现此过程,对于“乘法”相关内容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得到资料,接下来和其他学生一同沟通,随后教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加以优化,全方位体现乘法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乘法知识点认知。又如进行“数学方广场”知识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导学生细致观看赛马所有过程,依托归纳与对比带领学生分析最优化理念,继而把传统文化巧妙引进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或者在“图形与变换”内容教学中,教师对图案内包含的思想进行挖掘,全面给学生渗透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我国现有的传统图案类型相对丰富,此图案表示着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利用充满着艺术色彩的图案带领学生在各时代工艺场景中畅游。教师给学生呈现黔东南苗族服饰的图案,加深学生对图案印象,接下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对应资料信息,学生深深地体会图案时代感,走进图案的世界中积累更多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全面掌握图案发展倾向,自然而然地扩展学生拥有的文化知识面,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肯定感,带动数学课堂教学有序进展。
(二)在学习中引进名人故事。基本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偶像,小学生形式标准可将偶像当作模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可适当进行名人故事渗透,把名人当作学习榜样,深刻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于教材内容,包含诸多反映数学家给予数学分析带来贡献的例子,教师围绕数学家的趣事给学生介绍坚持不懈的意义,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如在讲解“圆周率”知识期间,讲述和祖冲之相关的故事,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保障学生以数学家为发展方向,形成奋力拼搏的精神。
(三)内化教学研究活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想科学地引进传统文化,创设美好文化情境,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树立学生实践操作意识,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引进“算盘”的发展历史加强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感知,包含算盘的产生来源和使用方法,学生依托算盘自主计算。在此期间学生领悟古人的智慧,体会算盘的实用性。对于“轴对称图形”内容学习,教师给学生呈现黔东南少数民族具备轴对称图形特点的建筑物和民间刺绣工艺品等,触动学生感觉器官,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过电脑完成对称图形设计,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保障学生可以充分地感知传统文化精髓,落实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民族文化情境创设研究课题存在重要的价值,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占据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文化内涵掌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