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新州镇太坑小学 潘 艳
小学数学课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备课中要明白自己应备什么?这是教好小学数学的重要一环。
一是备学情。学情作为教学和教法设计的依据,所以应先了解学生自学的学习特点已具备的知识和认知能力,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触及学生习惯的最近发展区内的设计才有好的效果。例如,如四年级《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图形的运动三: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对比、讨论、操作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提点具体化,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二是备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知识经过多次锤炼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展现在学生面前是一种“冷酷”的美,如何将之转化为火热的美,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而知识的生成过程需讲道理,切忌只讲知识和应用。例如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图形》,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对各种图形折、画、剪,在判断正方形、圆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明白了有的图形对称轴不止一条,有可能是2条、3条或者无数条。
三是备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课本的许多知识,都只针对某些极为普通情况和范围下给出的,要能解决更广泛一般的问题,需就各自的情况进行拓展,使学生知识面更广,掌握得更深刻。例如在四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我有意设置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出现,营造了一定的矛盾冲突。而正是这种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意愿,学生的探究行为就在这样的意愿中,逐步展现,不断深入。有学生想到用尺子量一量来进行判断,这种调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本就是宝贵的。在学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时,教师顺势引入方格纸,这就促使学生对方格图产生了极大的关注。而当学生借助方格,直观简便地解决问题之时,他们就感受到了方格的价值,形成了利用方格深入探究的愿望。这种愿望,会推动学生走向更深更广的学习天地。然而,我将这个题目稍作改动,变成一个有一定探究味的题目——你有办法使它变成轴对称图形吗?这样的要求,就使得学生又要经历观察、想象、操作、说理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从而自主地发现对称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等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关键元素。正是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逐渐从大概走向理性。
四是备情景。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创设情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能让学生专注于数学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插入一些题目,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使数学更贴近生活,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这门课在生活中的用途,活学活用。新媒体功能强大,集视听画于一体,可以很好地化抽象为具象,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情景,可以从备课、创设课堂情景、突出课堂重难点以及课后作业等四个方面以局部的效率提高来达到整体效率提高的效果。借助于新媒体教学,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简化教学程序,让教师轻松备课、讲课,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听课、完成作业。
五是备例题、习题的教学功能。课本的习题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安排的,是经过编写教材的专家认真研究选取的,练习题附在所学内容后面,是为巩固所学本节知识而编的,可作为课堂练习题或课堂处理,还可以作为本节课后作业,习题则是一单元内容巩固,应作为本单元的课外作业或本单元的综合例题、课后作业。复习参考题是为巩固整章知识方法所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应在解题方法、专题课、提高课本和整章小结课后所用。
备例题的教学功能,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重视例题教学:①、沟通与所学知识的练习。教材中每一段知识后都附有适当之例题,而它们的设计意图教师用书已给出教师应该给以重视,在解决时让其与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巩固知识获得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目的;②、注重例题的讲授方式。例题的讲授方式应当有上课教师完整的讲解,有完整的板书,清楚的思路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做的目的只是克服因未预习课后又不复习效果不好,而不是练了就完成。探究后应做总结与补充,适当的变式,更好地体现知识的运用及展现思维过程,注重一题多解,从不同的侧面来深化知识方法之掌握。
通过数学习题的设置使学生系统掌握和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练习题的知识意图是让学生直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习题的A组面向大多数学生,全体同学都应掌握,B组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复习参考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问题,其知识综合程度高,有一定潜在教学价值,教学时应认真研究这些习题的解法与变化。
许多例题和习题的知识意图教师只有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挖掘例题习题的知识教育和评价意图,从而发挥例、习题的教学功能拿出有意义又不太复杂的题目会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些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