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19日

谈农村幼儿的隔代教养

○ 施秉县杨柳塘镇幼儿园 胡肆艳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农村家庭的人们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地方因素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同层面上发生着变化,农村田土少、人口多、收入少,所以父辈们都相继外出务工,留下上面年迈的老人和下面年幼的孩子在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形成了典型的家庭隔代教养。

一、什么是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又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隔代教养是指:祖父母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中间的父母或是因为离异、死亡、遗弃等原因而完全没有抚养孩子;而广义的隔代教养是指:长辈协助照顾孩子,通常出现在双亲皆须工作的家庭,暂时由其祖辈照顾,父母亲仍为主要照顾者。

二、隔代教养形成的原因

70、80年代的我们,从小就跟父母住在一起,在村子里面的学校上小学,在镇上的学校上中学,能考上中专、大学的,也差不多16、17、18岁了,那时的我们有和父母美好的童年回忆。而为什么现在却越来越多的孩子童年里只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父母的记忆却少之又少?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会发展了、进步了,人们的精神水平和物质水平都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父辈们的日常开支,所以选择外出务工。

(2) 90后的父辈们认为的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是给他们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改善家里的经济环境,所以选择外出务工或外出做生意。

(3) 现在有的地方农村的田土较少,没有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来源,无奈之举选择离开孩子外出。

(4) 还有其祖辈乐于对孙子女的照顾,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年轻的父辈们也希望如此安全、放心。

(5) 较为落后的地方还有重男轻女现象,有的家庭为了要一个男孩子,不惜生五六个孩子,大多同时上学,每月的开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

三 、隔代教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还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的观念里。如:

1、有一次我们进行家访,走到我们班的一个幼儿家,(当时我任的是中班)爷爷正在很生气地训孩子,祖孙手里各拿着一支笔,他们面前的凳子上摆放数学本,上面写得密密麻麻的加、减计算题目,还有红色的笔打的勾和叉,很显然是孩子在做家庭作业,爷爷在批改。这种方法因循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并且对孩子的教育责罚和批评多于鼓励,对于现代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爷爷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里是不赞同、不接受和不被执行的。

2、再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个人卫生非常严重,跟爷爷奶奶反馈了无数次,奶奶无动于衷,爷爷干脆跟我们说:“我们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给他洗啊,这洗不洗的有什么关系,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过来的吗,还不是一样到现在几十岁了。”

(二) 家校联系受到阻碍

1、时代在进步,现在学校都是用微信群或是QQ群作为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祖辈们不会用现代的智能手机和里面的内容,甚至有的祖辈都不识字,无法和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和情况反馈。

2、学校组织家长开放日或亲子游戏活动,大多数祖辈们由于身体因素或是带着另一个甚至两个孙子(女)无法和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或游戏活动,导致幼儿心理有缺失感,最终违背活动的初衷。

美国社会学者刘晓竹说:“人类的儿童时期正是性格和人格形成的阶段,和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极大,所造成的长期负面效果不可忽视。”和父母长期分离的儿童,除了人格发育容易出现不健全以外,儿童也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等性格缺陷,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也比常人要高得多。综合以上因素,农村隔代教育现状的改善势在必行。

--> 2021-05-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489.html 1 谈农村幼儿的隔代教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