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任永杰) “今天这一批采了500多公斤,收入近8万元,产量比去年好得多!”近日,在雷山县大塘镇龙河村合作社的羊肚菌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杨通伟正忙着指挥村民们逐个挑选采收羊肚菌,脸上挂满笑容。
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规范种植、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龙河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村合作社和村集体公司,组织党支部的党员在村合作社和村集体公司里开展交叉任职,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整合规划管理,大力推行“党社合一”一体化模式,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让穷人跟着能人走,让能人跟着产业走,让产业跟着市场走,带领群众从“盲干”到“巧干”,逐步实现农村产业壮,农户腰包鼓,按下了乡村振兴“加速键”。
龙河村曾是贵州省级极贫镇的深度贫困村,全村282户1138人,除了零星的土地承包,再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年集体收入不到3万元,是个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小村。
“面貌变不变,基础在党建。”杨通伟认为,把村里的党员用好用活是富民强村的关键。为了带领群众致富,该村成立了雷山县龙河村清森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社合一”的方式,带头发展产业。
2017年,龙河村组织党员、致富能人到湖南芷江等地考察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经过反复调研和村“两委”、党员、群众代表的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羊肚菌种植这个路子可行。该村结合实际,在村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优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并把党员致富能人李正彪推选为负责人,发挥骨干作用。争取到扶持资金20万元,流转土地5亩,建成大棚10个,引进羊肚菌菌种,建成种植基地1个。
“第一年试种,合作社的羊肚菌就迎来了大丰收,10亩产量高达1500公斤,为村里带来近24万元的收益。”李正彪很是自豪地说。2018年,龙河村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搭建大棚种植羊肚菌,规模不断扩大,村集体经济不断积累达10万元,成功脱贫摘帽。
但逐渐走出贫困的龙河村并没有满足,如何走上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成为了龙河党支部所有党员的共同愿望。
2020年,在友成基金会的大力帮扶下,龙河村与友成基金会下属的羊肚菌公司签订种植和收购合同,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菌棚与菌种,并从种植、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实地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村民解决发展产业的资金、技术和销售难题,让昔日的贫困村彻底打开增收致富的“菌口袋”,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看到村里羊肚菌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村民张有清也在自家地里建起大棚试种了1.5亩羊肚菌,很快他就尝到了甜头。他说,今年第一次采收就摘了70多公斤,收入有5000多元,还有合作社帮着销售,越干越有劲。
像张有清这样的农户,在龙河村就有18户。在“党社合一”的大力推动下,龙河村羊肚菌种植面积从开始试种的5亩扩大到现在的近80亩,羊肚菌已经成了龙河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致富经”。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销路逐步扩大规模,村里免费提供技术,合作社(公司)包收购,鼓励村民自种,进一步带动村民共享产业分红收益,让群众靠自身发展稳定增收。”龙河村党支部书记杨通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