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丙妹镇中心幼儿园 储永珍
大力发展中的学前教育,乡镇及以下的村级幼儿园和分散的教学点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种客观原因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的情况,成为城乡幼儿质量差距的绊脚石。
一、农村村级幼儿园和教学点现状
1、办园条件不足,难以规范化教育
因地方财政不足投入不到位,大多数村级幼儿园都是挤用小学资源改扩建的校中园,各种条件均达不到国家办园标准:无独立的活动用房、办公用房和厨房,室内外活动场地狭小,设施设备、图书玩具、师资配备等都未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幼儿园规范开展一日活动困难。
2、师资配备不到位,教师专业水平低
农村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幼儿教师需求量大,事业单位招考、同工同酬、幼儿园自聘形式的老师基本上保证了乡镇及以上幼儿园的“两教一保”。乡镇以下的中心村幼儿园基本能有“一教一保”,小村的教学点均是一个临聘教师全日包班管护几十个孩子。另外,教师入职的门槛低,幼儿园自聘的教师,有的是刚毕业的初、高中生,无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教育意识和能力不足,保教工作令人担忧。
3、家长观念落后,小学化倾向严重
受传统思维的禁锢,大部分农村的家长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认为幼儿教师就是“保姆”,幼儿园是国家增设在入小学前的一道“门槛”,为取得幼儿园毕业经历,许多家长只是在幼儿即将入小学一年级后才送幼儿进入幼儿园大班学习。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在园的任务是获取知识,就应该学习拼音、计算等文化课程。
4、学前教学点在管理工作中被忽视
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是大部分地区学前教育管理的方式,即县教育主管部门——龙头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三级网络。由于学前教育师资的配备不到位,集团化办园的帮扶力度只是触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及乡镇以下的村级幼儿园,而一些小村的学前教学点成为管理工作中的盲区。
二、对村级学前教学点管理的建议
1、创建服务网管,完善管理机制
创建全乡镇幼儿园(点)的业务统一管理、经费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调配机制。根据地域的分布划定片区,建立镇中心幼儿园——片区中心村园——村级教学点的三级服务网络,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中心村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管理下属教学点。定时召开园务会,讨论解决各片区内的工作和问题,再由片区中心村园长召开教学点网络微信视频会议,传达园务会精神,部署本周工作。
2、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乡镇中心幼儿园成立片区工作小组,明确小组组长,期初走访每个教学点,关注开学工作的准备情况,每半月对教学点的半日活动、集体教学、户外游戏等方面进行调研。创建由中心村幼儿园负责人、教学点教师、村干和家长的微信、QQ交流群,适时在群里了解教学点教师常规工作开展的情况。
3、保障基本供给,改善教学环境
在每半月的调研中,认真发现其问题和需求,在后勤保障上及时给予帮助、支持和满足,提供给村级教学点满足一日活动中的各项物质准备,如:给教学点的幼儿提供安全饮水,配备一巾一杯,存放物品的储物柜、基本开展教育活动的图书、办公耗材、教玩具等。
4、加强课程管理,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因为办园条件不足,农村教学点不具备幼儿午睡和餐点的条件,在一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简化一日工作流程,以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和游戏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让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和教学点的教师互接青蓝,中心园教师每周与教学点的教师分享集体教学和游戏教案,村级教学点的教师通过微信、QQ群上传开展教学的教学视频,以此节省教师的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压力和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5、共享教育资源,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素质
创造条件让教学点的教师参与集体学习和培训。中心园教科室拟定不同层级的教研内容,在教学点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段,让中心园和村级园空班的教师下村点带班,化解教学点教师一人一岗,不能脱岗的问题,使村级教学点的教师有机会参与到县级培训和各项教研之中。中心园的教师到教学点代课的同时,让教学点的孩子感受新教法,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因地制宜地根据乡镇和教学点的基本情况,认真去探究和实践,定能解决农村教学点工作的问题和困惑,实现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提高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