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1日

浅析小学语文“让学引思”实现高效课堂

○ 凯里市凯棠小学 石 璐

新课程走到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正经历着传统与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审视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而学生却听得头昏脑涨,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却是一种低效教学。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让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课堂教学中要让时间、让空间、让机会、让活动。要让得主动,切合学生实际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要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贯穿于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课题与教学实践、研究与交流、检查与指导等活动,推动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识字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用两年的时间认识1600个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写字不仅仅是巩固识字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经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爱整洁等良好习惯,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与提高。

--> 2021-05-21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668.html 1 浅析小学语文“让学引思”实现高效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