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2日

切实用好消费扶贫之力 推动“杉乡牌”走向“大市场”

——杭州市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工作成效观察之四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顾婷英

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方式之一。东西部协作在锦屏县消费扶贫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锦屏县通过与杭州市富阳区密切对接,不断创新机制、扩宽思路,以“富阳人游锦屏”和“锦货出山”为载体,打通旅游扶贫线路、搭建产销合作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建立起消费扶贫大格局。

政策引领,政府强力推动

锦屏县积极与富阳区沟通协商,双方对照政策要求签订相关协议,坚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明确消费扶贫的举措和模式,进一步加大对锦屏县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的采购和推介力度。

真金投入,帮扶力度空前

2018年3月,富阳区人民政府与锦屏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定向开展职工疗休养的协议;2019年4月,富阳区鼓励发动富阳人到锦屏旅游,富阳赴锦疗休养工作拉开火热序幕。如今,锦屏已是富阳人民外出旅行的首选。

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富阳区已有6000余人到锦屏县开展疗休养活动,产生180多万元旅游收入,实现了“把锦屏推介出去,把游客请进来”。

东西联动,线上线下发力

目前在富阳和锦屏两地共设立锦屏农特产品采购点5处,2019年销售额均过百万,同时通过整合富阳区朵朵严选、农特集团等电商平台资源,积极为锦屏县打造线上销售网红爆款,让苗侗杉乡的“土货”变成杭城餐桌上的“山珍”。

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起消费扶贫大格局。在东西部协作力量直接有效的帮扶措施下,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消费扶贫带动下的战略性产业转变:

引形势。长期以来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市场化意识不强、供应主体的薄弱等原因,让锦屏农产品在需求市场端的优势不强。依托订单式的采购,直接有效地加速了锦屏农产品步入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衍生诚信竞争、义利兼顾、市场优先、强化创新的发展态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障,提升了供应商的市场化意识,增广了产品市场接受度。

创品牌。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指导下,为做好“最后一公里”精准帮扶工作,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提出“一县一品一平台”运营方案,指锦屏县以杉乡锦味公司(注:全名为贵州杉乡锦味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引导企业综合全县农特产品资源推出“杉乡锦味”品牌,提升锦屏县产业发展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统一包装,提升产品形象,品牌化营销,增设核心竞争力。通过订单采购,用市场销量倒逼产业发展。规范生产,优化市场,用好新媒体营销,带动全线产业链发展。

带发展。2020年的农产品销售中,食用菌(干货)销售达30379斤,351万元销售额;大米(五谷)销售近208570斤,129万元销售额;绿壳鸡蛋96450枚。山茶油销售近12547斤,161万元销售额。直接带动农产品供应主体从个体散户或者小规模合作社发展壮大为标准化企业或实力强劲的合作社;其中生产生态米的杉乡农产品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依附锦屏县铜鼓地区的坝区优势进行生态米产业发展,打造1100亩生态米种植基地,提高技术指导,带领老百姓做翻新老产业,利益联结涉及5个乡镇7个村180多户(含70多户低保户、贫困户);贵州根生科技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2018年遭受凝冻灾害,经过锦味公司的搭线,和县域农业公司合作,保留技术,挽救资产,带动百姓。2019—2020年,带动就业岗位100余人,涉及利益分红贫困户320户,被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和“电子商务扶贫示范企业”等。

生渠道。除了固有的消费扶贫渠道,在完善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包装后,锦味公司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在线上销售农特产品、推广品牌文化、宣传锦屏产业发展,衍生了七个线上销售渠道:淘宝、微店、农发易购、乐居务农、832全国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政采云及货集,用最方便的优势与消费群体做好互动,从锦屏县大山深处给全国各地带去锦屏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在2020年,通过7大线上销售平台已实现销售额破200万元。

--> 2021-05-22 ——杭州市富阳区对口帮扶锦屏工作成效观察之四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834.html 1 切实用好消费扶贫之力 推动“杉乡牌”走向“大市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