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2日

我的电子情怀

○ 韩玉秋

上了年纪的人,值得纪念的,莫过于难忘的昔日年华,那一步步走过来的路在眼前一幕幕地闪 过,成为让人回味无穷的珍贵记忆。

近日,我和孩子一起清理储藏室,有一台 12 吋黑白电视机已落满灰尘,当我小心擦拭时,孩子说:“现在都进入数字时代了,还要这黑白电视机有什么用?”我说:“不要小看这台黑白电视机,它是我45年前亲手组装的,它承载着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俗话讲: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小小电子产品的演变也映衬出社会的巨大变化。

我是一名无线电爱好者,早在初中一年级,我就喜欢自己动手鼓捣电子产品,一块矿石、一副耳机、一根天线,我便组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用它去收听电台节目。这在当时还是件新鲜的事情,不少老师和同学对这台收音机非常好奇,这个听听,那个看看,大家都感觉挺过瘾 。

到了1962年,因当时我住的地方还没有交流电,我又打算组装一台干电池电子管收音机。为了购买电子管等元件,我多次跑到百里外的城里,有时在商店门口一等就是半天。干电池电子管收音机组装好后,架上一副室外天线,收听中短波电台广播比矿石收音机强多了,虽然它“个头” 大了点,但很气派,好几位同学、朋友家里来了重要客人都要搬去用一用,既场面又开心。

时间到了 1965 年,我在济南上大学时,我们 物理系的一位教授买了一台刚刚上市的7管半导体超外差收音机,那时候这种收音机市面上很难买到,老师还是托人搞到一张“收音机票”,花费了 150元钱才买到手的。这部半导体收音机小巧,方便收听,灵敏度高,能收听好多电台的广播,真够味,我摆弄了一下,爱不释手,心里想,太现代化 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自己动手装一台这样的半导体超外差收音机。

但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收音机零件是很难买到的。我记得那时候在济南西门桥有个电子六厂,是专门生产收音机元件的工厂,无意中我认识了该厂销售科的李科长,就想托他买收音机元件。当时由于物资紧缺,花钱买东西还要向卖东西的人“投其所好”,这位科长喜欢看“传单”并收藏,每次找他买电子元件,我都要找一些当时 “搞运动的传单”给他,以此来“等价交换”。现在回想起来,也就是在那特殊的年代里,才会出现让 人啼笑皆非的事。

还有一次,听说泉城路上的百货大楼每天早上 8 点开门时,都要出售装配收音机用的扬声器 (喇叭)等零件,得知此消息,我们几位同学早上6 点就跑步去百货大楼排队。路上,有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我慌忙去拉他,他却说:“不要管我,买喇叭要紧!”

材料买齐后,我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6管超外 差半导体收音机,它是我们班唯一一台组装成功的半导体收音机。1968年冬天,我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把这台 “宝贝”一直带在身边。白天在田间地头休息时, 和社员一起听“样板戏”等节目,晚上全班同学用它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后来,这台“饱经风霜”“千金难买”的收音机被我的一位同学收 藏了,前年同学聚会时,他还专门拿出来,让大家 “一睹风采”。

1976年,为了组装一台12寸分立式黑白电视 机,我先后去上海、济南等地采购零件,经过一番努力于1977年元旦前组装成一台12寸黑白电视 机,这台电视机是分立式半导体的,在当时也算是很时髦了。那时,这台黑白电视机是我们家属院里唯一一台电视机,每到晚上,《排球女将》《敌营 十八年》等电视剧的前奏曲一响,我家那 15 平方 米的平房里,便坐满了几十位大人小孩,那场面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1980年,在普通百姓家中有彩电的不多。为了组装彩电,我从西安、上海等地购置了几百个大小零件,彩色显像管还是朋友出差西安坐飞机捎回来的。零件凑齐后,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终于组装好了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

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家家都有大彩电,六七十吋的大平板液晶电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我还是对那台45年前自装的12寸黑白电 视机情有独钟,因为它是电子产品演变的历史物证,是我业余爱好的珍贵作品。

--> 2021-05-22 1 1 黔东南日报 c159844.html 1 我的电子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