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6日

天柱县地引村:

依托优势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

○ 通讯员 陈光昌

“哇!这里小桥流水,古树弄影,歌声荡漾,真乃人间仙境也!”5月3日,“五一”黄金周前来地引村游玩的游客流连村间,撩拨清泉,观赏古树,游览古迹,聆听天籁,品尝佳酿,游兴甚浓。

地引村位于天柱县高酿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5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寨255户930人。自洪武十三年开寨以来,村庄殷庶,民风淳朴,修亭阁,砌石桥,围石栏,建书院,兴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古迹、古建筑。现在成了村支两委发展乡村旅游的珍贵财富。

抓铁有痕,掷地有声。近年来,地引村两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驻村扶贫干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硬化了进村马路6.4公里,硬化通组公路1.8公里,串户路和庭院硬化2491平方米,实施人饮工程2处,危改13户,透风漏雨整治11户,发动村民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田鱼养殖,发展油茶、优质稻、辣椒等种植,62户贫困户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甘泉水,走上了致富路,鼓起了干瘪的腰包,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村两委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倡导下,2016年村民捐资20万元,在得窝、高塘围、必拥古井边各修建凉亭一座,村民、游客有了对歌、休憩、纳凉的场所;2020年村民踊跃捐款2.6万元,高酿镇政府拨款0.7万元,县政协副主席潘英给予1万元,用于修缮螺山书院,修缮工程正在进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2021年5月3日,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民齐心协力,挖石刨土,被泥土掩埋的村民引以为傲的清代石闱子真面目重现;其他需要维修、重建的窨子屋、花阶路、石栏杆、古寨门等也被村里纳入了十四五规划。村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对发展乡村旅游家门口就业增收充满了希望。

据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杨益熙介绍,借着全州旅发大会即将在天柱召开的契机,现在,村里正在申报“圭富农业生态产业园”“上下马任精品水果基地”,打造200亩坝区泥鳅、稻田鱼、天子米“田园观光区”,收集整理翰林学士、举人、地引龙凤传奇的故事,推出地引泥鳅、稻花鱼、油茶、三月粑、节骨茶、七月瓜等特色品牌,组建地引民族风侗歌队,乡村旅游工作稳步推进。

--> 2021-05-26 天柱县地引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006.html 1 依托优势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