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6日

新形势下做好驻村帮扶“排头兵”之我见

□ 孙朝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要求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号角已吹响,奋进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积极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争做驻村帮扶“排头兵”,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正“驻”出温暖、“驻”出感情、“驻”出未来。

走村入户,当好民情“联络员”。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用心做好“访民情、听民声”这篇大文章。要带着真心、拿出诚意,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走近群众身边,积极融入群众中去。要按照“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原则,挨家挨户走访,面对面交流、实打实沟通,认真倾听村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积极回应村民利益诉求。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加深入细致了解村民真实想法,为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强基固本,当好党建“指导员”。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支部。进入“十四五”时期,广大农村焕发出新面貌、释放了新活力,但仍然存在着人口流动频繁、社会结构多元、组织形式多样、利益关系复杂等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帮助抓实村党组织建设这个基础任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带头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协助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党员教育、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真正把农村党支部打造成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富民强村,当好一线“战斗员”。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抓手。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打造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探索发展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攻坚行动,巩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努力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排忧解难,当好群众“勤务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是看病方便不方便、养老服务顺不顺心、河流能不能清一点、义务教育质量能否保障等等,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行到”,要瞄准村民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一项一项研究,一个一个解决,真正让村民看到变化、看到成效。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先争优,当好乡村“治理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路线图”“任务书”。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要聚焦“自治”出实招,规范村务运行,加强民主管理监督,完善村级议事决策制度,确保真正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要聚焦“法治”出硬招,加强普法宣传,善用法治手段,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法律力量、认知法律尊严、增强法律信仰。要聚焦“德治”出新招,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岑巩县宣传教育工作服务中心)

--> 2021-05-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017.html 1 新形势下做好驻村帮扶“排头兵”之我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