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5月26日

牛大场镇金坑村:

辐射“党建+” 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报讯 (通讯员 潘成婷 彭刚 李忠蓉) 近年来,施秉县牛大场镇金坑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让群众处处看得见党组织的身影,感受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展示了金坑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曾经,金坑村党支部存在凝聚力弱、党员老年化严重的问题,2018年3月,马登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以发展党员为主体,建立了一支能干事、敢作为的金坑村党员队伍。

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基层组织。马登华告诉笔者,金坑村从他2018年担任党支部书记到现在,发展了正式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有8名,预备党员有6名。

年轻党员的加入激活了支部活力,金坑村党支部创新以“党建+”的模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思想宣传到家家户户,引领群众依靠双手致富增收。

“思维不转变,等靠要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就利用开院坝会、庭院会逐户逐户地进行思想教育。”马登华说。

产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重头戏,老百姓能否脱贫还得看收益。2018年以来,金坑村结合实际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利益联动模式,发展了百亩小米种植、百亩生态稻米种植。

“百亩小米种植是跟黔香米业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确保老百姓有收入,百亩生态稻米是由我们公司贵阳铝镁研究设计院订单式采购的模式来去种植,按照12元一公斤的单价进行全额采购,确保了老百姓的利益。”金坑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彤介绍说。

为巩固脱贫成效,确保金坑村贫困户和村集体收益不打折扣,今年,金坑村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修建烤烟大棚,新发展了200亩烤烟种植,成为黔东南州单户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寨。

在烤烟地,李彤算起了经济账:“如果按照去年的收益来计算,百亩生态稻米除去包装、运输各方面费用以后,村集体大概能盈利2万块钱左右,今年烤烟如果收益比较好的话,村集体收入能达到4万元左右,我们分给148户贫困户,每户的收入会在500元以上。”

通过不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党建+产业+富民”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为保障、产业为桥梁、富民为目的,金坑村通过组织引路、孵化铺路、党员带路,持续鼓励村民振兴现代农业,让村民享受产业发展红利。

金坑村村民雷国贵从2020年开始,根据村里“党建+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联动模式了发展了30多亩稻田养鱼种粮食,带动村内60余人就业务工。“去年我家粮食产量有3万多斤,赚了4万多块钱,非常不错的。”雷国贵笑着说。

如今的金坑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该村紧紧围绕党建中心,辐射“党建+”,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2021-05-26 牛大场镇金坑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160031.html 1 辐射“党建+” 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