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四小学 潘 琴
小学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任务,它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识字量,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对于识字的要求变化,笔者结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事物的认知规律,在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在识字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启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敲门砖。每个学生都蕴藏着要求学好、学会的内在积极因素。适当的启发引导能让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一探究竟。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汉字源于生活,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我们接触到的有:形声字、会意字、指示字、象形字,这些汉字的组合都有其独有的规律及由来,所以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字的产生依据和意思的联系,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并能促使学生打开思维,进行联想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在起步阶段,尊重和把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生活引导学生思维。首先,我按照课文的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有的课文生字多,学习任务重,我在教前会鼓励学生:“这许多生字,你们都能学好吗?”孩子的回答是坚定的:“能!”我就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遇到难字较集中的时候,我又告诉学生:“这些字学起来比较困难,看谁是今天的闯关大王,学会这些生字。”接着我让他们分小组各自想办法化难为易识记生字,我只是在必要时做些指点。这样的做法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勇敢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只要有目标的完成就能实现轻松识字,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
其次,根据学生好胜争强的特点,激励他们争当小老师,自己先学会再教大家。以《乌鸦喝水》一文为例,在学生自学“鸟、乌、喝、渴、处、外、办、为”等几个生字后,让他们分别上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学生先要求发言。他说:“我来讲‘喝’字,喝水的喝。喝是左右结构,我们用口喝水,所以喝是口字旁。”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来讲‘渴’字,口渴的渴。渴也是左右结构,我们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偏旁是三点水。”再如“鸟”和“乌”字,有学生说:“‘鸟’有眼睛,所以有点,‘乌’字无点。”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互相争着说。有讲错的,老师先给予鼓励,然后请其他同学补充。讲得好,给予表扬并发给小红花。全班以红花数为凭证,每周评出几位优秀小老师。这样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高涨的同时又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机械化学法,使学生的参与感更强,这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二、遵循识字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有了求知欲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不一定都能学好,还得去找汉字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识字效率。同时通过语言的魅力,将学生的知识进行串联,在交流的同时去探寻识字的规律。
第一,遵循汉字规律进行教学。我除了要求学生懂得和比较熟练地掌握独体字和合体字、偏旁部首、笔画笔顺规则外,还要求他们掌握形声字的构成特点。在分析形声字时,能说出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道理。每一个生字都按“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的要求进行。如执教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一文里中“清”“晴”“请”“蜻”“情”“睛”这几个生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青”字家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一首儿歌:“有水方说清,日出天气晴,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换偏旁识字,你我都能行。”又如执教一年级下册的《操场上》一文里中“打球、拔河、拍皮球”这组活动以手为主,动词都带有提手旁。“跳高、跑步、踢足球”这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有足旁。把偏旁相同的生字进行归类识记。
第二,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一般我要求学生做到四点: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相互正音:区别好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2、分析生字结构特点,主攻难点。3、划划,圈圈,查查,边读边圈出生字,划出新词,不识的字和有不理解的字可以去查字典。如学“挽”字时,有三个学生分别说出“拉”“扶”“携”三种不同解释。对此,我不下结论,让学生查字典自己弄明白正确的字义。4、自说怎样识字。如让学生自己来说:“我来说‘伤’字,‘伤’字是左右结构,单人旁……”;“‘门’字框里有人读着‘闪’,‘门’字框里有马读着‘闯’,‘门’字框里有日读着‘间’,‘门’字框里有市读着‘闹’,门字框里有口读着‘问’,‘门’字框里有耳读着‘闻’……”实践证明,这样进行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具体形象,灵活多样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识字、用字的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在教学中尽量避免程式化、单一化。多设计一些具体形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一节课中教法多样,力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我尽量帮助学生通过看看、摸摸、试试、比比等方法来加深理解字义。例如,教“背”“拉”“缩”等字时,我请学生做动作,以助形象理解。讲“框”字,我指着教室门框、窗框给学生看,联系这些实物以求理解。讲“高、矮”这对反义词时,我请两名高矮悬殊很大的学生出来“当教具”,通过比较以求理解。“捞、捡、抬、拿”等字义易混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从水缸里捞出一串钥匙,从地上捡起一支铅笔,请学生把头抬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木棒”等不同动作,让学生形象地观察区别以达到理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用“猜字谜”加强识记。如:“口中有宝玉打一字(国)”“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月十日(朝)”“上边高,下边小(京)”等。
3、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用编顺口溜加强识记。如,识记“喜”字可以这样编“十颗豆子落入口”,识记“燕”字可以这样编“二十一个老兵,喊着口号上北京,1、2、3、4”,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教学需要,灵活运用。
4、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感官提高效率。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事物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学生眼和耳朵的同步感受,运用PPT的展现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综合训练
为了使学生积极学习,学得有趣,我经常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背诵古诗、诵读经典民谣等。引导学生扩展阅读空间,并将阅读进行合理的系统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不熟悉的字有深刻的了解,对熟悉的字进行记忆的加强,同时我也利用游戏活动对学生进行放松式教学,如“找朋友(换偏旁)”“词语接龙”“我是闯关小大王”等识字游戏。再如我带领学生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请两位学生做躲闪的动作,下意识地教给学生“左躲右闪”一词、玩“撕名片”认读成语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外活动要贯彻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取乐,乐中受教的原则。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结合新知识传授,我觉得经常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有助于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每一个生字新词要求学生按音、形、义三方面自学外,学生对所学过的重要字词还进行一字扩多词,一词多搭配,一词造多句等练习,把新学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时请学生表演人的脚能做哪些动作(跑、走、跳、踢……),人的手能做哪些动作(招、扶、打、拾、摘……),人的脸部能表现出哪些表情(笑、哭、怒、喜……)等等。这样的综合训练,既有助于学生巩固字词又培养了识字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低年级阶段的语文识字是为之后的各科学习打下基础,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并且不会因为大量的识字学习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去,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着。